楊明
摘 要:會計政策是會計工作的依據,恰當準確的會計政策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公允。從企業會計政策的含義入手,分析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提出規范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具體對策建議,如不斷完善會計政策法規、完善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提升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等。
關鍵詞:會計準則;會計政策;選擇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120-02
企業會計政策是企業在宏觀會計政策的范圍內,依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最能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現金流量和經營成果的會計準則、方法和程序的總稱。企業會計政策是會計理論在會計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會計政策在形式上表現為會計過程的一種技術規范。其本質是經濟和政治利益的契約安排和博弈規則,是各利益相關主體為實現自己利益運用的基本手段。尤其是在新會計準則的變革將對中國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深入的研究此課題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此,本文從會計政策的含義入手,提出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并對于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不同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范,使企業的財務活動更加穩定,保證資金更加安全,提高了企業生產經營環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為企業在以后的財務風險控制中的開展活動提供參考和重要依據,這對于企業會計具有重要意義。
一、會計政策的含義
“政策”這個概念,從理論上講有多種含義:(1)《新華詞典》的定義為:政策是指一個國家或政黨為實現一定時期歷史路線而采取的行動準則。(2)《韋氏詞典》的定義為:政策是指特定主體(政府機構、組織、個人等)從備選方案中根據給定的條件所選定的用于指導和確定當前行動和決策的總則。
根據理解,政策應該包括以下四點含義:(1)政策是某一特定主體有意識制定的,用實現或者影響既定目標的產物;(2)政策有預定的目標或直接的作用目的,其核心構成政策意圖或思想。通過主體的活動得以貫徹實施;(3)政策的內容在層次上介于理論與實踐之間,一般指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以特定的環境為依據而制定的規則、條例、方法和措施等;(4)政策基本屬于準法律性質的范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效力。
會計政策屬于上述政策定義的延伸,但應用于會計這個特定對象有著具體的內容。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政策的含義是指企業在進行相關會計核算、編制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時應遵循的原則、方法和程序。即企業在政府會計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的原則、方法和程序。
二、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問題
1.會計政策選擇權監管能力較弱
由于中國公司大多數是國有企業,國家作為大股東,存在著所有者的缺位現象,大部分法人股約束弱化,而小股東又無能為力且不愿意參加公司治理。在公司治理的結構中,中國公司監事會成員75%以上來自公司內部。監事會在法律上被賦予了應有的監督權力,缺乏足夠的制約企業決策行為手段,因此監事會的監督權經常流于形式。監事不知事,監督不力的現象廣泛存在上市公司中。
2.會計政策選擇在實務中可操作性較差
會計政策的可選擇空間的確定是一個會計理論指導會計實踐的全部過程。作為一種理論,應該具有應有的適度超前性,它不僅僅能夠詮釋會計實務,并還要能預測未來趨勢。中國會計準則的超前性表現在對委托貸款減值準備和長期工程合同的規定以及對所得稅核算方法的規定上。委托貸款這種投資形式在中國上市公司中并不常見,中國大部分公司仍采用應付稅款法。國外的大部分企業采用的則是納稅影響會計法,這些政策的規定表現出極大的前瞻性。在實務中的可操作性較差。
3.會計政策選擇缺乏統一選擇程序
很多公司會計政策選擇中,選擇程序和指導思想缺乏科學的統一性,會計政策選擇的隨意性比較大,產生了會計信息不能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例如,自由確定資產的折舊率,合并會計報表自愿的擴大范圍,提前或延遲確認的收入,改變長期投資價值的方法。例如對存貨的計價和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壞賬準備的計提可以采用不同的比例,對費用的歸屬期選擇與間接費用的分攤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固定資產殘值和在產品成本的估價可以采用不同標準。這種做法的意義是使上市公司具有靈活的理財自主權并且提供了相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相關、更可靠的信息。
4.會計政策選擇人員綜合能力較低
會計職業判斷是一種能力,它是指會計人員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根據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實務等一系列的會計標準并結合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充分考慮現實和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特點,分析、判斷、選擇經濟的交易和事項的決定,其目的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有利于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決策。職業判斷會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例如主體因素,客體因素和環境因素。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增加了會計處理的空間,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目前情況下,中國會計人員不善于運用職業本質和職業判斷的分析方法來思考會計概念和處理復雜的會計業務,當有新的復雜的業務需要處理的時候,他們不想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進行綜合判斷,找到一個方法來解決的問題,而是借助外界的幫助或是借用其他單位的類似問題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有的甚至會模仿其他單位的處理方法,不做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目前中國會計職業判斷能力低,直接影響企業的會計政策選擇。
三、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對策建議
1.不斷完善會計政策法規
推進中國會計準則改革的重要一點就是要繼續完善中國會計準則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新的與國家會計準則標準相一致的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宏觀會計準則的完善是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重要前提條件,對于優化企業的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中國的經濟尚處于轉型發展時期,資本市場的建立和運行的過程和時間都還比較短,各項和會計政策相關的法律都還不是特別完善。完善相關政策法規,規范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首先應該保證各項會計政策要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和前瞻性,盡量使資本市場各利益主體的利益達到均衡發展狀態。此外,相關會計準則的制定要保持廣泛的民主參與性,為會計準則的制定增添新的活力。
2.不斷完善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
會計政策選擇行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企業行為。企業的經營者是會計政策選擇的主體。因此,要實現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行為的最優化,就必須首先實現企業行為的最優化。不斷完善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為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從而保證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在實際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過程中,要加強公司獨立董事的有效監督,建立相應的薪酬激勵政策。同時,還要賦予企業實際經營者更多的在會計政策選擇方面的權利,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內部監督制度。
3.有效提升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
企業會計人員是為企業提供相關會計信息的直接經手人,他們所服務的對象不僅包括企業各利益相關者,還涉及其他金融機構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組織等。因此,財務會計人員提供的會計信息對于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除了要注重加強會計人員的會計實務處理能力之外,還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升其職業道德水平以及其他綜合技能素質,有效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在企業內部形成全方位的約束激勵機制,有效規避和防范各種詢私舞弊的行為,規范企業會計信息的來源,使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更突出。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