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霞
摘要: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長期以來,絕大對數初中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一切為升學服務,教師為升學而教,學生為升學而學,這嚴重違背了教育規律。教師為應付考試隨便增加課時,對學生進行超負荷的訓練,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嚴重地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變升學教育為素質教育,進行數學教育改革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引導學生 關注學生 轉變觀念 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以關注人的發展為首要目標,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應該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我想,“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那么,在課程標準倡導“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指導下,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數學教學呢?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要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發揚教學民主,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力求在教學互動中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角色轉換
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數學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動腦筋、下功夫,讓學生熱愛數學、探索數學,使他們在濃厚的興趣中認識新知,掌握技能。
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建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數學、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數學、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的學生觀。數學不僅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探索客觀世界的規律,也為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潔的手段的數學觀,提倡合作交流的課堂氣氛的數學教學觀念。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結合自身實際,確立以“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傳授,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在備好課的同時,根據課堂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好課堂,如先解決什么,后解決什么呢,以什么方式解決,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活躍起來等,這些問題,在以前的課堂教學是不太考慮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例如,可以給學生分學生小組,確定學習目標,口號,激勵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上臺講解給同學們聽,通過鍛煉,使學生從不敢上臺到搶著上臺,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成績有了很大進步。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不但是對其進行學習指導的開端環節,也是重要環節。能夠引起、維持一個人的活動,并將該活動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就是動機。我們可以通過說服、鼓勵以及開展豐富的活動等方法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幫助他們在學習上獲得成功,消除學生學習中的消極情緒。在講課中,每一節課都要提出具體的學習目標,并適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讓學生學習有目標,不再盲目學習,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多鼓勵、多幫助、少批評、少指責。通過表揚與幫助時學生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新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同時在教學中,我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的控制作業的難易程度,盡量創造輕松地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最佳學習動機。在課上,我把學生按照學生的成績分組,有意識地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中,讓每個學生以平等的地位參加討論,組內成員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于學生之間容易交流,這也大大促進了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績。同時我在備課時,在基本不改變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同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或內容為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會樂于參與,他們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于運用。”這句話告訴我們,教材不是圣書,它只是我們教學資源之一。
三、注重課堂交流,師生體驗合作快樂
新課程強調,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是認識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質疑探索的意識。為此,教師就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案,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到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之中,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充分實踐、探索交流。并且給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教學中注意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合作交流獲得認知。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精神,還可以加入一些鼓勵性的語句,增強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樣的學習形式,不但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且通過合作學習,學生還增進了同伴間的友誼。對那些知識結構恰當、問題難度適中的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經過討論、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學習是好的方式。經過討論后,教師一定要給出結論,否則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要上好一節數學課,真正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關系到方方面面,師生關系的融洽,教師的情緒影響全班的情緒,個別學生的情緒也可影響其他學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全體學生,來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角色,樂于參與學習活動中來,接受各種挑戰,最終達到掌握一定的技能。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