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高琳琳+葛忠強
摘 要: 2013年12月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題型有了新的變化,大學英語教學需要針對四級考試新題型的變化進行相應的探索,提出應對策略,提高學生的四級考試成績。
關鍵詞: 四級考試改革 大學英語教學 應對策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李總理強調,要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大力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做到學以致用,鼓勵中外合作。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同志在3月22日的講話中指出,要引導高等職業教育更加直接地為區域發展和產業振興服務,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高層及技術技能人才。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由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考試,已成為大學生就業時必備的職業素質,受到廣大高校師生的廣泛重視。從教學的角度剖析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一、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內容
2013年12月的大學英語四級再度改革,考試時間由過去的120分鐘增至130分鐘。題型方面的改革主要涉及復合式聽寫、快速閱讀、翻譯及完形填空四種題型。首先,在新的考核體制下,原有的復合式聽寫中的復合句子聽寫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單詞和詞組,即復合式聽寫中將不再出現完整的句子聽寫,而全部改為單詞和詞組的聽寫。新題型的說明表示,要求考生在聽懂短文的基礎上,用所聽到的原文填寫空缺的單詞或詞組,共10題。其次,原有的快速閱讀部分被長篇閱讀取代,且不再作為第一部分出現,而是放在聽力之后,即新考試中的考試順序調整為作文、聽力、閱讀等其他題型。更關鍵的是,該長篇閱讀的題型會更改為段落句子匹配題,篇章長度和難度不變。篇章后附有10個句子,每句一題,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與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對應兩題,有的段落可能不對應任何一題。再次,原考試題型的翻譯題目將改為段落翻譯,而非原來的句子某一成分或部分翻譯,由原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漢譯英,分值比過去提高了15%,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四級考試翻譯的長度為140~160個漢字,六級考試翻譯長度為180~200個漢字。最后,此次改革中最為人們關注的一點是,新的考試題型中完全取消了傳統英語考試常用的完形填空這一題型。
二、四級新題型的答題技巧及日常訓練
1.復合式聽寫
在這一改革中,復合式聽寫對要求填寫的單詞的難度并未進行任何調整,難度沒有明顯變化,反似降低了考試的難度,應該會提高學生的分數。但是部分學生存在單詞拼寫錯誤較多的問題,或是因為聽辨能力差,或是拼寫錯誤,或是丟掉短語中的介詞,這與學生平時不愛練習拼寫有關,也表現出他們的英語根基不夠扎實。由此說明聽力一直是學生的弱項,其聽力習慣尚未養成。這就更求我們加強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
2.翻譯
在新的考試題型中,四級要求翻譯的字數為140~160個漢字,這樣的字數要求與四級考試中相應的作文字數要求差不多,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不一定會降低學生的得分。這需要學生平時注重語言訓練系統,靈活變化各種翻譯方法,盡量避免逐字逐句地翻譯,努力實現意譯。如此,新的考試與題型要求教學內容更加靈活多變,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多向思維、靈活構思并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注重平時積累,全方面提高翻譯實際應用水平。教師應當適當講授一些翻譯的原則“標準”和要求等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常用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翻譯技巧。
3.閱讀理解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包括三種類型的閱讀,即長篇閱讀、篇章詞匯、仔細閱讀,這三種不同類型的閱讀題,從不同側面考查學生的英語掌握能力。長篇閱讀匹配題有很大變化,本身是新加題型,學生通常對于閱讀一篇1000詞左右的文章還是有點措手不及,不容易抓住重點,說明平時閱讀量少,缺乏有效的閱讀方法。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強分析和總結,從各個維度總結閱讀技巧并傳授給學生。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對策略
1.運用交際法進行教學
交際法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培養在特定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法體系。該教學法以培養交際功能為宗旨,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通過理解并模擬情景,達到運用語言、掌握語言的目的。建議教學過程交際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建構四級聽力常考情景,如校園情景、生活情景、工作情景、學習情景、休閑活動、居住環境、保健身體、旅游情景等,要求能聽寫出并積累常用詞匯和詞組,并創造性地運用到交際情景中,聽說結合,學以致用。
2.結合傳統的語法教學法
語法翻譯法產生于十七世紀的歐洲,其特點在于在大量閱讀基礎上,外語學習者建構清晰的語法基礎,理解語言的形式、不同詞類間的轉換、句子組合的規則等。翻譯作為這次四級改革中新加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從學生翻譯問題來看,他們主要表現出語法錯誤很多,用詞不當,缺乏語篇銜接技巧等問題。同時,學生不會用英語表達中國傳統文化,以往的教材主要介紹外國文化,很少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建議在重視語言應用能力的前提下,必須夯實語言的基礎能力,從簡單的語法句型練起,在大量閱讀相關內容的文章基礎上,提早過語法關。
3.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和多媒體教學手段
信息數字化時代,傳統的課文、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已漸漸無法滿足新的教學要求。電子講臺,不但具有直觀性、動態化、交互性的特點,而且信息可以重復,圖文聲像并茂,英語教學必須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網絡媒體,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造更加真實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例如,選取具有代表性經典電影片段,去掉字幕,讓學生練習聽力,再去掉聲音,讓學生配音,寓教于樂,容易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軼.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導向下的英語教學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2).
[2]高旭陽.四、六級考試變革:透視中國英語教育之惑[J].江西教育科研,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