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曉麗 陳玲 劉霞
摘 要: 本研究從解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入手,分析了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重要性,探討了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具體途徑,從而得出了結論:文化是學生形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基礎,高職英語教學與文化滲透密不可分。
關鍵詞: 高職英語教學 文化滲透 跨文化交際
一、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土壤;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總是生長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文化是語言活動的大環境,各種文化因素都必然體現在語言文字中,兩者密不可分[1]。我國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說:“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過去的文化靠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著它來推進。”[2]因此,英語語言教學不僅包括語言的教學,而且包括文化知識的教學,在英語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習英語與了解英語所反映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目前,高職英語教育承擔著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因此,讓學生僅僅掌握應用技能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較高水平的綜合能力,特別是與國外人員協作交際的能力。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掌握英語的發音、詞匯和語法,還要傳授給學生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增進學生對異國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學習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重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寫照,不僅反映著文化的形態,而且部分或全部地決定人們對世界的看法。美國語言學家Sapir曾說:“Language is something behind,and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can not be left there。”[3]即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因此,要掌握兩種語言,必須掌握兩種文化。高職英語教師不但要做語言的教學者,還要做文化的傳播者,只有這樣,才能強化英語教學的效果,學生才能靈活得體地運用英語。然而,為了英語三、四級的過關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重視語言知識的講授、語言技能和應試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的文化教學,導致學生把語法學習和詞匯學習當做英語學習的全部。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的語言功底,但削弱了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學生不了解文化差異,就會因語義、語用及思維習慣和文化習慣的差異,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際中出現失誤,形成交際障礙。在英語教學中,對文化知識的滲透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更具有現實意義[4]。從理論上講,文化知識和文化適應力是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加深學生對語言國家歷史傳統、現實狀況、政策法規等的了解,從而加深對該國國情的理解,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從實踐來看,文化教育的缺失,往往會導致學生文化素養不高。因此,教師在設計英語課程時,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途徑
1.提高高職英語教師自身的跨文化素養
文化背景知識包羅萬象,大到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教育、地理、宗教、禮儀等,小到日常用語、成語典故、專有名詞等[5]。英語教師是語言的輸入者和語境的創造者,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養,在心理上“移入”所授語言的社會背景,豐富自己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跨國文化,全方位地增強自身的跨文化意識,做到與時俱進,才能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才有利于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2.善于挖掘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元素
教材是學生與教師在語言學習中的直接連接點,教師要善于挖掘文化滲透在教材中的閃光點,從詞匯、對話、課文、閱讀等多方面滲透,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具有良好西方文化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掌握知識,體驗文化滲透,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的同時,了解與該知識相關的文化內涵,將文化內容與語言材料結合在一起,增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意識,通過教材實現語言與文化的無縫對接。
3.在詞匯教學中滲透文化
詞匯是文化信息的載體,各種文化特征都將在該語言的詞匯里留下它們的印記[6]。英語中有很多詞匯背后隱藏著很深的文化內涵,代表著英語國家獨特的文化及風俗習慣。因此,對詞匯的文化內涵的探析,是英語文化導入重要的具體內容之一,主要包括神話傳說、文學典故、社會習俗等內容。了解這些文化差異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前提,因此,教師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介紹相關背景知識,讓學生理解其深刻內涵,實現文化滲透。
4.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文化
教師應多為學生提供英美文化閱讀材料,大量閱讀是幫助外語學習者掌握目標語的有效途徑之一[7]。閱讀材料選材要廣泛,在反映世界各國文化的同時,還要注重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涵蓋跨文化交際的信息。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和對中外文化內涵的理解力。
5.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滲透文化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整理相關資料,以供在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或個人陳述使用。在此之前,教師向學生介紹使用搜索引擎的知識和一些可以利用的網絡資源網站,并預先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并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資料。在課堂上,采取教師講解和學生研討相結合的形式,交流各自所了解到的相關文化知識。通過這種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逐漸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同時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6.高度重視課外文化滲透
英語教師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多渠道的課外文化滲透。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英美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供他們課后閱讀、觀看;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與文化現象有關的報紙、雜志,使學生深入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通過組織學生舉辦英語角、英語競賽、圣誕晚會,英文歌曲大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在活動中體驗異國文化的魅力;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通過請外籍教師做專題講座等形式,加深課外文化滲透,同時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文化知識。
四、結語
實踐證明,語言脫胎于文化,而英語是講英語國家的文化的載體;英語文化是學生形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基礎,英語教學不能沒有英語文化的傳遞[8]。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廣大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語言與文化的不可分割性,改變過去為語言而語言,為操練而操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并積極地把文化教學融入到語言教學中,使學生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把英語文化的傳授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始終,既要做到重視語言基礎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語言技能的培養,多層次、多渠道地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掌握英語背后的文化,并通過文化更好地指導學生學好英語,為培養出具有跨文化交際素質的人才而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張雪梅.薩丕爾——沃爾夫假說新探[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49-50.
[4]史凱.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與透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44-145.
[5]肖凡.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探析[J].職業時空,2010,(3):69-70.
[6]陳濤.高職英語文化滲透式教學探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5):66-67.
[7]于金林.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94-95.
[8]楊麗華.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原則和方法[J].教學與管理,2010,(10):119-120.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立項研究課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與課堂活力建設的研究”(2013B180),本論文為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