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育中的一些問題逐漸突出。在職業院校體育中,教學手段、內容單一,教學模式落后等問題已影響到體育教學效果,更新、完善教學模式成為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分類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對體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分類教學模式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實踐,以此提高高職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職體育 分類教學 實踐 意義
在高職學校教育中,體育教學是高職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能鍛煉學生身體,培養學生體育技能,為學生繼續鍛煉打下基礎,并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體能。近幾年,高職體育教學一直在改革、創新,以達到體育教學目的。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職業專業特色、學生體質和興趣,合理設置體育項目、豐富體育內容,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教學,創新教學模式,以此增強教學效果。
一、高職體育教學中實施分類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分類教學的必要性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課程的繁多使學生難以抽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忽視體育課程的重要性。近幾年,學校存在嚴重的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學生運動時間減少、學習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等現象使學生體質逐漸下降[1]。此外,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學模式落后,體育內容、設置單一,教師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開展教學,使學生特長難以發揮,降低學生學習興趣。由于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而他們在身心素質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同一學時內,他們不可能同時學會同一技術,技術的掌握能力會存在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合理地、因材施教地開展體育教育就成為必然。
(二)分類教學的重要性
體育課程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文化科學教育、思想教育有機結合的過程,對培養人才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根據學生不同興趣、認知水平,根據教師專業特長,根據學生身體情況等,實施學生、教學任務和器材的優化組合,進行針對性教學。分類體育教學模式的實施,以學生個體為出發點,充分了解學生特點與需求,以此彌補學生不足,促進學生優勢的發揮,使學生體育興趣、鍛煉興趣提升,推進素質教學的開展。此外,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實施分類教學模式,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身心。身體健康是學生學習、工作開展的基礎,是學生工作的保障。分類教學激發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在體育活動中培了學生樂觀的心態,發揮了學生個性,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品質,鍛煉了職業技能與素養。通過分類教學,學生的身心得到鍛煉,有助于專業技能的獲得,增加就業優勢,實現教學目標。
二、分類教學模式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實踐
(一)根據職業特色確定體育選項內容
在傳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一般根據任課教師的專業確定體育教學內容,忽視對學生職業特點的考慮。在未來人才市場中,不僅需要人才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對職業體能的要求也較高。因此,高職院校對于體育課程項目的安排,應結合職業崗位的性質,了解崗位對職業體能的要求,根據專業類型、職業對人體的影響等,開展具有預防職業病和發展職業體能作用的體育項目[2]。結合職業特點確定選型內容、教學內容,講解一些有關職業健康的知識,有效發揮高職體育教學的作用。
(二)細化體育教學內容
在推進高職體育分類教學模式中,細化教學內容是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在高職院校的學習中,課程和實踐繁多,使學生體育時間減少,學生對體育的積極性降低。對于不同學生,其體育愛好不同,男女生對體育的興趣也有較大差異。男生對競技性項目具有較大興趣,而女生更喜歡健美操、瑜伽、羽毛球等運動項目。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體質差異和興趣差異,開設不同的小組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設置方面,應根據學生的運動基礎、性格和體制確定運動類型,然后在運動類型內選擇體育項目,開展多種樣式的體育項目。
(三)健全體育設施
健全的體育設施是分類體育教學開展的保障。對于體育教學而言,其實踐性強,對教學器材具有極大依賴性,多樣的體育設施能推動多樣化的體育課程。因此,分類教學的實施,需要高職院校配置多樣的體育器材,以供學生選擇,確保課程開展。同時,健全的體育設施也是課程內容的選擇依據,可根據設施開設合理的、符合學生興趣的課程。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應加大對符合標準的體育場所的建設,加強設施體系的完善,以及對設施和設備的管理維護,豐富體育器材,為學生提供更多開放的體育場館、體育器材,推動體育教學的開展[3]。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增加體育類多媒體資源與書籍資料,以此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培養體育興趣。
三、結語
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體育素質,為學生以后的職業工作提供幫助。分類教學模式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結合學生的體質特點、職業類型和興趣愛好等,合理開展教學內容,豐富體育項目,培養學生職業體能與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奠定基礎,推進高職院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莉.基于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高職體育教學研究[J].職大學報,2012(6):119-121.
[2]曾文軍.高職開展職業崗位體能需求體育教學探析[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3(3):162-164.
[3]江文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因材施教探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4(1):32-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