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靈芳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就怎樣培養七年級新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英語教學;閱讀能力;閱讀技巧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英語閱讀能力在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各類英語考試都重視對英語閱讀能力的考查,要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首先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認為最好從七年級新生開始抓起,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培養學生快速、大聲朗讀英語的習慣
快速、大聲地朗讀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語感的重要手段。七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了讀英語拉長聲的習慣。為了讓學生準確、快速地朗讀英語,首先,要教會學生熟練掌握英語音標,特別是元音,學生能熟練自拼單詞,發音準確了,才有自信心,才敢大聲地朗讀英語。其次,要讓學生改掉朗讀拖長音的習慣。不管是課堂還是早讀,要求學生讀單詞和句子一定按照英語語速去讀,在熟練的基礎上快速朗讀,一旦發現拉長音就應立即糾正。第三,堅持朗讀比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開展老師和學生朗讀比賽、學生同桌之間朗讀比賽、男生與女生朗讀比賽等形式,一起大聲朗讀單詞和課文,比誰讀得快而準。第四,堅持每節課給學生播放錄音,讓學生跟讀、仿讀,注意連讀、爆破、語音、語調、語速及重音等。還讓學生聽一些英語兒歌,增強學生的節奏感,提高英語閱讀速度。
二、抓課堂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
抓好課堂閱讀教學,打好語言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應著重抓兩個方面。(1)課前預習。一是要預習生詞,拼讀生詞并熟記,掃清閱讀障礙。二是要預習課文,了解大意,找出文中難句、短語,并記下不懂的問題,這樣帶著問題上課,學生注意力會更加集中,節省了老師的講解時間,給訓練留下了充足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2)課堂閱讀。每節課前給學生2~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完成Lets Do It中的問題,或回答老師預先設計好的問題,以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學生回答完問題后,讓學生口頭概述課文大意。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三、堅持課外閱讀訓練
七年級新生英語閱讀習慣差,光靠課堂是不夠的,因此,每學完一課,我要求學生完成課后閱讀理解題,不但寫出答案,而且要在原文中找到并畫出與問題相關的句子,標上與問題一致的題號,第二天晨讀我會逐一檢查,有困難就當面指導。通過將近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的閱讀習慣自然養成了,閱讀效果也顯著提高了。
四、擴大閱讀范圍
七年級學生學習負擔輕,對故事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英語小故事包括:歷史、地理、名人故事等印發給學生,對拓寬學生英語閱讀,擴大知識面有很大的好處。如,新冀教版七年級英語第二單元第九課“The Clothes Around The World”一課,學生學完后,可以給學生搜集一些世界上不同國家的傳統服飾文化的材料,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的理解,擴大知識面。
五、學生具備了閱讀習慣,還要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告訴學生:(1)閱讀時不要逐詞閱讀,用跳讀或查讀的方法,快速閱讀。(2)學會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詞義。(3)學會找出關鍵詞、關鍵句。關鍵句通常位于段落開頭或結尾,找出關鍵句或關鍵詞,有助于準確把握文章的內容。(4)七年級英語閱讀內容簡單易懂,主要采用直接法或排除法。帶著問題在原文直接找答案,畫線并標上題號,這是直接法;在原文中找不出答案,就用排除法。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或指導者,要幫助學生從七年級開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方玉清.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