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露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國2001年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數學領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相結合,是增強學生探究、創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通過對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材料的分析,探討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中的問題,為更好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活動主題材料;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習者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數學領域的進一步細化,是以學科整合思想為原則,以數學知識技能為重要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已有知識體驗的基礎上,從所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發現、選擇和確定問題,主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許多學者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做了大量研究,華中師范大學郭元祥教授撰文闡述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規定,從教育行政、教研部門、學校、教師等層面分析了其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問題,高建方等一批教師則分析了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形式和要求。縱觀這些研究,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學習材料是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的媒介,課程內容決定課程開展的方式,如果活動課程的課程設計方面不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后續實施一定會面臨大量問題。因此,從分析活動課程內容出發,探討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內容特點分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將綜合實踐活動分為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四大部分,國家為了更好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綜合實踐活動指定了四大領域,事實上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班隊活動、校傳統活動、學生同伴間的交往、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非指定領域。在數學領域,《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將初中數學課程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部分,綜合與實踐要求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設計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初中數學秉承新課改理念,教材每章節后的閱讀及數學活動即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初中數學領域中的表現。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內容分為四大模塊,這四部分內容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合理安排在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教科書內,保證了每學期數學的學習都有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這四部分。以人教版初一數學教材中活動課為例:
從教材活動課主題材料中,我們可發現活動課學習材料從編制上有較好的地方,也有不足的表現。
(一)數學活動課學習主題材料表現較好的方面
1.活動主題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
新課程要求刪去舊教材中繁、難、偏、舊的知識,數學知識的學習要與學生現有生活、已有經驗相聯系。從教材中表現的活動主題來看,數學活動課的學習超越了教材、課堂的局限,密切了學生與自然、社會、生活的聯系,拉近了數學與人的距離。例如“幫助家庭記錄一月的收入支出狀況”通過家庭“收入”“支出”這一載體讓學生體會正數、負數以及負數是由于實際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日歷框數字規律”也是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日歷培養學生自主發現的能力。
2.活動主題學習與信息技術相整合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數學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工具。如“電子表格與數據計算”讓學生體會到用Excel對數據進行計算的方便和簡潔,用幾何畫板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探究點、圖形平移規律,畫函數圖像探究函數問題等,形象生動地讓學生體驗數學中的變化問題,使數學中復雜難懂的問題變得清晰明了。
3.活動主題學習形式多樣化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初中數學活動課主要以應用、探究、數學實驗、數學調查、數學制作設計、數學主題閱讀六種形式進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從多方面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合作探究、動手操作等綜合能力。同時,親自調查、動手制作,加強了學生的自主體驗能力,讓學生領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知識、提升綜合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動機。
(二)數學活動課學習主題材料表現不足的方面
1.主題閱讀類比例較大
以表一為例,在14個主題學習中,主題閱讀類占到6個,達到了42.86%,其次是數學制作、數學調查。主題閱讀主要以數學名人軼事、數學史介紹、章節知識補充等內容為主,以語言文字向學生傳輸文本知識。閱讀類較多,動手操作類活動較少易導致活動課上成傳統的講授式課程,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2.內容缺乏整合性
注重了形式的綜合,內容的整合性卻較缺乏。筆者通過翻閱這些主題學習材料發現,數學領域活動課程的整合主要體現在數學知識學習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方面,例如“熟悉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電子表格與數據計算”“借助幾何畫板探究圖形邊、角變化”等。這實際上是一種形式上的整合,而主題材料就其本身而言,整合性不夠,主要表現在:知識點較單一,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某一知識點,并沒有將這一知識點與多個知識點或是跨學科的知識融合起來學習,實際上還是單一知識點的學習。
3.主題內容本身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
調查統計類的活動主題課程,需要實際調查收集數據,或是通過查閱資料收集數據。例如概率初步部分要求,首先學生需具備基本的信息收集及處理能力,事實上有些教師計算機能力較差,不能給予學生較好指導,學生的信息素養不足,導致這些活動開展的效果較差。其次,對于一些教育設備資源薄弱地區,學生沒有收集資料的平臺,缺乏整理數據的工具,這些主題內容實施確實是個難題。
二、主題材料設計與活動實際實施中問題的原因
活動主題在設計上出現問題,必然會導致活動課程中產生各種問題。通過對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內容的分析及現實學校實施活動課程情況的考察,我們不難發現,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存在以下問題: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重形式多樣,輕內容整合
從六種數學活動課學習類型來看,數學學習方式較豐富,有閱讀、實驗、調查、制作等,豐富的數學課題學習形式增強了學習的綜合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但學習內容知識本身并沒有較好的綜合,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缺乏融合,聯系不緊密,不利于學生形成綜合的思維意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多種教學方式的隨意組合也是重形式、輕內容的表現之一。科學、適量的教學方式組合,能促進學生學習,但現實是,大多數教師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簡單地理解為就是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實踐、探究等綜合能力,表現在教學上即各種教學方式的堆砌,中小學教師演示課上最常設計的教學方式有小組討論、分組報告、合作探究等,有些課程的學習不適合用討論法,教師也將其機械地搬進來,實際上不利于學生學習。教學方式的綜合要講究策略,關鍵在于這種方式能否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內容決定形式,只有內容做到了綜合,才能真正從源頭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只有形式上的綜合,沒有內容的綜合,學習只是停留于表面,無法真正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存在“教”活動課的傾向
初中數學教材每章節后的活動課材料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學習內容,這些內容只是一個引子,大量潛藏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和學生通過課例擴大學習面。這些課例中,主題閱讀類比例較大,教師在本身對綜合實踐課程把握不準確的情況下,容易依賴課例,尤其是主題閱讀類課程,教師容易在教室里形成“講”或“教”活動課的現象。這樣學生事實上還是通過傳授獲得知識結果,自身問題意識、學習的體驗、綜合能力并沒有得到鍛煉。
(三)教師能力不足,限制活動課的開展
從數學活動課學習主題來看,有些課題的學習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例如用電子表格統計數據、用幾何畫板演示圖形變化、發現規律等,一些教師缺乏信息技術能力,不會基本的電腦操作,同時還不愿意學習新事物,難以跟上課程的發展。其次,教師難以把握綜合性的課程內容,學科教師可能在自己本專業領域較有研究,而對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不了解,其專業素養低下導致活動課缺乏有效的指導。
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后的數學活動:用一根質地均勻的杠桿和一些等重的小物體,做下列實驗……根據記錄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如右圖,在木桿右端掛一重物,支點左邊掛n個重物,并使左右平衡。設木桿長為l cm,中點處,支點到木桿左邊掛重物處的距離為x cm,把n,l作為已知數,列出關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在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節,重點是培養學生在各種問題中尋找等量關系,這一活動恰好利用杠桿平衡這一條件幫助學生加深對“相等”這一概念的理解,活動運用的是杠桿原理,涉及了物理中的知識,通過杠桿原理來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相等關系,要求教師要有物理學知識背景,數學教師若只加深數學專業學習,而對其他領域基本素養不夠,則難以承擔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及指導工作。
三、從主題設計出發提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的建議
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學習內容,只有從本質出發,學習內容的設計旨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下,活動課程的學習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數學活動課程內容設計上,還需將純粹的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通過實際情景做更好的銜接、整合,做到內容的綜合,同時減少主題閱讀類的活動課,增加活動形式,例如游戲類的教學、室外教學等。從主題材料來看,數學學習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教師應加強自身業務能力,運用多樣化新式教學手段,適應現代化教學。
綜合活動課程因其綜合性、生成性等特點使其不易把握。它對教師知識的廣度、能力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傳遞新課程理念的實踐者,要想使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實施,活動課程內容設計、教師這兩個因素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需從最關鍵的兩點出發,做到這兩點,數學綜合活動課程就能真正實現它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織.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5.
[2]郭元祥,姜平.初中綜合實踐活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6.
[3]倪鳳鳴.跳出課本,走進生活:初中數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初探[J].科教導刊,2011(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