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燕 凌永剛
摘 要:以內蒙古地區的高職高專類院校普通話教學為例分析探討民族地區普通話教學改革思路,并以此為理論基點探討普通話教學改革的相關問題,嘗試通過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承襲、延伸、突破等找尋新型的教學方法,以豐富課堂表現,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內蒙古;高職高專;普通話;教學改革
一、教學觀念層面
普通話教學要在教學觀念層面實現創新,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1.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明確普通話學習的目的及意義,從而確立普通話學習的動力源泉。從這個意義上講,觀念大于行動。學生只有在科學的學習觀念指導下才會拿出端正的學習態度。所以教師應在學習觀念、學習態度的教學設計上多下工夫,下硬功夫,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中轉換到主動的學習中來,只要學生抱著積極的態度學習,再難的教學任務也會迎刃而解。
2.排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很多學生不是不明白普通話的重要性,有些學生也很清楚普通話學習的目的及意義,只是在操作的層面上大多數學生會有一種普通話學習過程中的畏難情緒,他們總會覺得自己說了十多年的方言、本地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部更正過來,從語音系統到詞匯系統再到語法系統,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性越大學生學好普通話的信心越不足,畏難情緒越大,所以教學層面教師應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想辦法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上,這種心理指導從某種意義上講遠比講授更多的教學內容更具指導意義。
3.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讓學生在肯定中成長。普通話教學要及時肯定學生所取得的成績,不要急功近利,要給學生營造最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切忌拿一個恒定不變的標準來衡量所有的學生,要給學生創設展示自我語言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會在教師的肯定中得以穩步提高。
二、教學組織層面
根據內蒙古地區高職類院校學生語言基礎差異性較大的這一情況,教學組織層面可以考慮將普通話教學分班、分層次、分民族進行。
1.分班。可以嘗試將全校學生在入學之初按照方言區進行分班處理。例如,內蒙古地區的東部方言區和西部方言區可分別組班,然后聘請對特別方言區的方言有所研究的普通話培訓教師對學生進行普通話培訓,這樣同一個方言區的學生放到同一個班里學習,便于教師集中解決屬于特定方言區的普通話語音問題、詞匯問題及語法問題。
2.分階段。即在普通話教學之初對學生進行一次普通話水平的初級評定,然后將學生按照普通話實際水平的高低分成普通話教學的若干學習階段,對于那些普通話水平較好的學生只需要參加較高階段的普通話學習即可,而普通話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要多參加幾個階段的學習方可。這種方法有利于減少學習資源的浪費,讓學生可以節省出更多的學習時間去進行更有效的學習,同時還可以兼顧到不同學習層次上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3.分民族。針對少數民族高職教育中的漢語言文字工作的特殊性,可以嘗試在民族地區開展更有民族針對性的漢語言文字工作。例如,內蒙古自治區漢語委是否可以考慮適當放松蒙古族漢語言文字工作者的資格條件,讓更多的蒙古族測試員老師參加培訓,為民族地區漢語言文字工作的開展做好充分的人才儲備工作。
三、教學實施層面
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抓住課堂時間組織教學,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1.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教師能夠把握教學效果的一個核心要素。教師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開展教學。例如,對于建筑類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這些學生比較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那我們的普通話教學就可以從他們所熟悉的職業口語來切入,給學生設計一定的職業口語表達課題,學生受阻后自然會求助于老師,求助于課堂。
2.注重普通話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例如,每次普通話課程開始之初我們都可以組織一些優美的語言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一種聲、光、電所營造的多媒體美感氛圍感染下開始學習,既可以喚起學生欣賞美麗語言、進而學習美麗語言的源動力,又可以起到教學示范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評價層面
改變以往的終結性評價方式,普通話教學不能簡單地以一張普通話水平等級證書來進行教學評價。例如,創設普通話展示平臺,帶領學生多去參加語言類相關活動,然后根據活動效果給出成績評定,這樣學生既可以把課堂所學運用于生活,鞏固學習成果的同時還會將課堂所學延伸到課外,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營造校園語言環境,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胡佑章.成人普通話學習的特點及策略研究.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03.
[2]張宏燕.大學語文基本功訓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