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衛民
摘 要 38 Who Saw Murder Didnit Call the Police是對20世紀60年代發生的真實事件的一篇新聞報道。作者以獨特的視角以及風格化的語言,報道了該事件,深刻地剖析了當時美國社會的人性本質。
關鍵詞 視角 風格化 美國社會本質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Stylistic Analysis of 38 Who Saw Murder Didnit Call the Police
YUAN Weimi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Foreign Trade and Business College, Chongqing 401520)
Abstract 38 Who Saw Murder Didnit Call the Police of the real events of the 1960s in a news report. The author's unique perspective and style of the language, reported the incident, was a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nature of American society.
Key words perspective; stylization; nature of American society
38 Who Saw Murder Didnit Call the Police是對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的現實進行報道的一篇文章。文章首先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然后通過警察之口對該事件進行了還原。通過這個還原過程讓讀者探尋該事件發生時,為什么38個在現場或附近的人會集體保持沉默的原因。因此作者寫作的中心不是報道該事件,而是對38個旁觀者面對兇殺的無作為的心理剖析,以此來揭示該事件所反映的當時美國的社會現實,特別是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美國社會里,人與人間的關系卻是如此的冷漠。作者除了使用了新聞寫作的倒型金字塔結構外,還藝術化地使用了風格化的寫作技巧,使該文形成了別樣的文體特色,極大地豐富了文章的內涵,深化了主題,現就該文的文體特色分析如下:
1 標題
本篇文章是新聞報道,作為報紙的頭版標題,信息必須高度集中,要突出的重點信息,要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這樣讀者哪怕是匆忙閱讀的讀者,也能迅速地識別新聞報道的性質,幫助他決定是否閱讀,這是新聞體裁所決定的。而英語行文常常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這就是作者把38放在句首的原因,意圖突出38這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由于本篇文章主要是對一個兇殺案的現場還原以及38個人目睹兇殺半個小時,竟然沒有一個人在案發過程中報警的現象進行分析,深刻揭示當代社會美國人人性的喪失。這樣38這個數字的真實意義就不是僅僅38了,而是一個集體,明確地指向美國的大眾社會。出于這樣的原因,38被置于顯著的位置,以突出當面對兇殺時,美國社會的無動于衷。有意思的是,根據標題以及第一段首句,可以看出38指的是38 respectable, law-abiding citizens(38位令人尊敬、遵紀守法的市民)。而讀完整個報道后,立即發現與他們的行為完全不符合這幾個詞的描述,故而作者在標題中刪掉這一群人的生物屬性人的稱呼,讓讀者去評判他們的屬性,正可謂,一字之刪,主題盡顯,評判的矛頭直指美國民眾的人性冷漠,缺乏人類對同類應有的同情與對生命的尊重。如果作者沒有這樣的一種寫作意圖,其實本新聞報道的題目可以換成如“A Girls Tragedy”、“Why was the girl killed?”等,這些題目與文章題目的意圖相差甚遠,可以說明文章題目的豐富內涵。
2 體裁
由上可知,文章的體裁是新聞報道,因而文章按新聞報道的結構即倒置的金字塔,把關于某個事件最重要的信息高度壓縮放在最頂端、最重要的位置即導語部分,這樣可以讓閱讀新聞的人,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事件的大致狀況或最重要的部分,一方面是由于新聞寫作或新聞媒體的性質決定,另一方面也是作者讀者意識的反映。然后是對該事件的具體報道,以引起對這個事件深層原因的關注。再就是對整個事情的還原,重點不是分析該事件為什么發生,而是著力探究這38為美國公民為什么沒有報警的心理原因。
3 用詞
新聞報道的特點決定了其寫作與一般寫作有比較大的區別,在選詞上,力求詞匯新穎、有活力、動態而具有吸引眼球的特性,以期對事件進行生動的報道,能吸引、刺激閱讀者的興趣。新聞報道對時間的重視也包括如何抓取讀者的有限時間。新聞的“新”與詞匯的“新”是一致的。如文章中,用“slumbering”而不用“sleeping”,用“slaying”而不用“killing”,用“stalk”而不用“stalk”而不用“follow”等就是要在文體上符合新聞表達的“新”,這樣能激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從而引起對事件的高度關注,實現作者最初的表達意圖。
4 句式
由于新聞版面的空間很有限,所以新聞報道必須在有限的空間,把信息壓縮,自然習慣在句子中使用高度壓縮的修飾成分,如前置修飾和后置修飾,如本篇文章中“For more than half an hour 38 respectable, law-abiding citizens in Queens watched a killer stalk and stab a woman in three separate attacks in Kew Gardens.”“Still shocked is Assistant Chief Inspector Frederick M. Lussen, in charge of the boroughs detectives and a veteran of 25 years of homicide investigations.”除了節約版面空間外,這些句子形式還有其自身的功能作用,一方面可以使表達顯得比較正式;另一方面還有對相應部分進行強調的效果,把重要的信息聚集在一起,以整體形象的方式進入讀者閱讀的視線范圍。正是由于強調的原因,本文還大量使用倒裝句,如“Still shocked is Assistant Chief Inspector Frederick M. Lussen…”主要是可以讓新聞寫作的人可以涵蓋更多的信息,做深入的探討,同時還很好地符合了英語重心降低的原則,即信息向右方發展,既可以方便添加信息,又可以維持句子的平衡。使用倒裝句還可以把重要的部分或需要強調的部分放在句首,這與作者的意圖有很大關系,如上句中“Still shocked”兩個單詞可以標明該事件的影響之大或性質之重。
5 基調
在文章中,作者明顯地顯露出自己對38位美國公民竟然目睹兇殺而無一人報警的集體無作為的行徑表示了自己無比的憤慨,所以在選詞中有意選了大量帶有褒貶和感情色彩的詞語,如“respectable”、“stalk”、“sleepishly”等。而在描述兇殺案現場時的那一帶街區時,作者用了“shrouded”,死亡之意不言而喻。與之同時出現的另外一個“slumbering”明顯地帶有指涉意義。但最值得注意的是貫穿全文的反諷的語氣。作者在導語的開頭就用了如“38 respectable, law-abiding citizens”的表達,與讀者了解整個事件之后對38位美國公民的看法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還有在描述兇手兩次才殺死被害者時,作者用了“complete the job”這樣的表達,譴責的不只是兇手,更是把批評的矛頭指向美國民眾,因為殺人成了在他們面前完成的工作。特別是警察在調查這個事件,對案發現場周圍的住戶進行詢問時,被詢問的人的不同反應與文章開頭的描述互為照應,反諷的力度最大程度地顯現出來,升華了該篇新聞報道的主題。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新聞報道寫作的文體特點,使得讀者能在較短的時間了解事件的大體情況,最大可能地獲取信息,除此之外,該篇報道以其獨特的視角以及帶有作者自身寫作的風格與特點,以真實的信息,風格化的藝術化手段對當時美國社會的人性予以曝光,使得該新聞報道在當時可謂轟動一時,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不得不說,作者風格化的寫作居功至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