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本文通過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營造班級的創新環境;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等三個方面,對初中數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法進行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 創新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52-01
初中新課程標準提出“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程目標,在學校的創新教育過程中,教師是第一要素,教師要樹立和加強創新教育的知識觀、價值觀、實踐觀和師生觀,學生的主體參與是創新教育的關鍵,一切教育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主、積極的活動,從而實現創新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質疑和敢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是創新教育的靈魂.通過創新性課堂教學,開設“研究式”綜合實驗等途徑,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在創造才能。以下是我對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些體會。
1 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數學學科的豐富內容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養他們對事物進行對比、類比、判斷、推理以及跨越時空的想象力。實踐證明,數學課堂教學是實施創造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戰場。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利用定理證明與發現的聯系激發學生思維。在多種解題思路探求中開發學生智力,激勵學生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去分析綜合、探索聯想,創造性地解決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做好創新意識的引路人。
例如:在學習“垂徑定理”時,我首先得出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這一結論。我問學生在這一定理中涉及幾個問題,學生回答涉及五個問題:(1)過圓心(直徑);(2)垂直于弦;(3)平分弦;(4)平分弦所對的優弧;(5)平分弦所對的劣弧。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垂徑定理”就是由1和2推出3、4、5;接著,我們又研究出了“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即由1和3可以推出2、4、5。這時就有些同學提出由1和4能否推出2、3、5;能否由2和3推出1、4、5……隨著問題一一得到解決,學生從中發現了規律:這五個問題中只要已知其中任何兩個就可以推出其他三個結論。
2 營造班級的創新環境
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我在班級安排座位注意強弱結合,四人一組討論,展示講解。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在班集體中。學生在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讓有的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都是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
教師靈活多變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嶄新途徑,教師要指導和鼓勵學生伸展智慧的觸角去觀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創新,做開拓創新的優秀人才。時代要求我們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實踐,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在教學中,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多給點思考的機會,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要求。
3 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非智力因素廣義上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質等,狹義上則概括為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種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對認識過程起直接制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動力、走向、引導、維持、調節、強化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贊可夫提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我追求的趨向,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有學習動力,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從而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3.1 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目的的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學習動機,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是動機的最活躍成分,因此,課堂上老師的任務在于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借助學生的直接興趣而引起他們的間接興趣,并把兩者有機統一起來。
3.2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好奇心
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案。教師要巧妙地創設情境、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深思,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3.3 重視培養學生健康而豐富的情感
關心愛護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同時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加強心理疏導。同學間提倡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使學生擁有健康而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康而豐富的情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認知過程,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3.4 重視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解題過程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過程。教師要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成功與快樂,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克服學習數學的畏難情緒,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要讓學生知道,學習貴在堅持,學習要有恒心,要有信心,要有細心,要有毅力。
總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取新知,自覺地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亞軍.如何指導初中學生進行數學課前預習[J].新課程學習(中),2012(11):136-137.
[2] 黃榕.淺談初中數學預習作業的布置[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1(7):115-116.
[3] 李建剛.初中數學互動課堂教學活動淺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