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娜
摘 要:當今是計算機快速發展時代,信息技術教育在我國各個學齡階段都得到了深入開展。當代的教育發展過程中對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理論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伴著新課改的進行,很多學科都在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改革,小學信息技術學科也不例外,該學科的教學方法、內容、模式和目標都有所變化和轉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法的改善是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本文針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狀況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發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教學 教學方法 選擇 發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110-01
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不再是單一的技術教育,也不再單純以信息技術研究和開發為目標。當代教育和素質教育要求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因此信息技術教育成為了教育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其內容是由信息技術課程和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兩大部分構成的。信息技術教學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學生通過學習信息技術會增強計算機的使用能力,拓展學習知識面,為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在大部分學校里并不重視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這些學校認為語數外之外的其他學科是沒有意義的,最終導致忽視信息技術教育,更不用說改善教學方法了。為此,教育者要探索選擇什么樣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更能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改善現狀。
1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
1.1 課時的不確定性
信息技術課在小學階段得不到很高的重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該學科在該階段是沒有考核和檢查的。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有年級限制,課時量比較少,再加上經常被語數外等學科占用,所以信息技術教學是無法順利進行并完成其教學內容的。有的信息技術老師也只是走走形式,教學不認真而是隨意,這也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學生應全方面發展,所以學校必須保障信息技術課的課時量,確保每堂課的教學質量。
1.2 教學硬件資源的短缺
在一些地區,信息技術設備不齊全、配置較低,這都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更無法滿足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求知欲。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校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少之又少,學校教學配套資料往往以圖書和文字為主,盡管經過多方面的努力,獲得了一些教學設備,例如光盤、錄音帶、投影儀等,但這些都無法跟上信息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學效果的提升。
1.3 教師沒有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沒有新的教學理念,就無法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模式,在課堂上也無法向學生傳達新的理念,學生的思想也得不到提高,這成為了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在因素。有些信息技術教師并不是專業的,是由其他學科老師兼任的,還有的是一名或幾名信息技術教師擔任著整個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任務,工作量大且不細膩。再加上長時間的不充電,教師無法提高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導致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提高。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制約著信息技術教學的進行,同時也不利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發展,更不符合新課改的發展要求。
2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發展
學生發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思考,確定符合學生、適合實際教學狀況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時要把教學內容“教活”,讓學生感受到本學科的魅力和樂趣,從而理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2.1 保障足夠的課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的課時量需要得到充分的保障,不能因為不考核就被其他學科占用,為了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學校應合理安排課時,滿足學生對該學科的需求。學生需要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發展,因此信息技術課是不可被忽視的。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借助計算機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計算機可以演示各種圖片、多樣的聲音和不同的動畫等,而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兩者的特征彼此迎合。對于教材中那些枯燥乏味的內容,教師可以創設具體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能力。對于操作技能,教師的教學應循序漸進、由易入難,讓學生有層次性的學習,減少學生學習的壓力和降低學習的難度。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教學效率就能得到提升,教師的情緒也會更加飽滿,教學質量就會順其自然的提高了。
2.2 充足教學硬件資源,實戰訓練,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信息技術教育的進行需要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作為物質保障。要改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首先要做的就是豐富和充足教學硬件的資源,讓學校信息技術教學走出目前的困境。只有物質基礎得到了保障,學生才有工具去學習教學內容,教師才能教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完成相應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當完成教學內容后,教師應給學生安排相應的實戰訓練,讓學生在訓練中鞏固知識,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感受到信息技術學科帶來的樂趣。長久的合理學習,會幫助學生培養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以后深層次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3 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與學生共同進步
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信息技術課程在不斷發展,教師應追上知識的發展腳步,更新教學理念和改善教學模式,做到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養和科研能力,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不竭源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幫助和引導。
總之,要想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教師掌握了多種教學方法,就可以多元化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安于現狀,止步不前,應做到不斷充電,提高自身教師素養、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滿足學生的需求,也只有這樣,信息技術教學才能更好的進行,其教學質量才會得到突飛猛進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許愛娣.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及學習環境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
[2] 董彥.新課程理念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選擇和發展[D].南京師范大學,2005.
[3] 蘭曉勇.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浙江教育技術,2011,1:25-27.
[4] 陳美絲.西安市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