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摘 要:區域活動是發展兒童動手能力和培養創新能力有效途徑。圍繞兒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從營造寬松的區域環境,和諧氛圍中激發兒童的創新意識;開展創思訓練,拓展兒童思維;豐富生活經驗,用生活實際體驗充實兒童的創造內容;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在游戲滿足兒童創新需要的素材和采取個性化的指導方法,發展兒童創新能力等方面嘗試探索了利用兒童園教育特有的資源,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區域活動 創新能力 適時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144-02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秉承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緊跟當前教育教學的時代步伐,結合兒童的實際發展需求,才能培養的兒童創新能力。而區域環境對兒童的探索活動很重要,應該為兒童創造好的環境氛圍,讓兒童參與到富有探究性的活動的過程中,通過親身的感受,獲得良好的體驗,發現其中的樂趣。
1 創設區域環境,喚起意識
區域活動可以為兒童提供探索的機會,兒童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看看、想想、說說,加深了兒童的理解和認知。
1.1 精心設計,創設物質環境
教師通過創設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環境,讓兒童自己探索、交流,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發展。
例如,我們午睡室的巧虎益智小天地,里面的活動材料豐富多彩。由于我們的空間有限,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我們將活動材料分開擺放,讓孩子們的活動更有效。不但有序、而且活動效果也好,也便于老師的指導和觀察。再比如,我們還注意創設區域環境的動靜結合,像“快樂健身房、閱讀區、編一編”等區域,為了各個區域之間減少影響,我們在區域的安排位置設置上靜的區域靠教室里面,動的區域靠教室外面,這樣一來,兒童能夠專注安心的享受在自己的區域活動的樂趣的,同時也讓區域活動環境成為兒童創意思維表現的天地。
1.2 發展個性,創造精神環境
創設營造溫馨、自由、快樂、平等的區域活動環境,讓兒童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保證讓每個兒童充分自由的發展個性,使之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人。
例如,在“娃娃家”中,教師為兒童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衣服,漂亮、真實,多姿多彩,讓兒童為自己或同伴精心打扮、裝扮,兒童自我服務能力和為他人服務的能力在真實、有趣的穿衣活動中得到了飛速的提高。讓兒童在生動有趣的區域活動中學習、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鍛煉了兒童手眼協調能力及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初淺的生活處理技能。
1.3 挖掘潛能,營造和諧環境
挖掘兒童的創新潛能,不但能夠激發兒童主動參與創新性活動,同時又能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例如,在《添畫真有趣》活動中,教師帶兒童去尋找生活中各種各樣圓的東西,認識它們的名稱。然后讓兒童在一個事先畫好的圓圈上添上幾筆,使其變成一樣圓的東西。兒童對此興趣很高,有的畫成鬧鐘;有的畫成西瓜;有的畫成了足球;還有一個小朋友競畫了一個綠太陽。太陽怎么畫成綠的呢?肯定有原因。我就讓這個孩子說一說畫綠太陽的原因,他說:“夏天火紅火紅的太陽照得人多熱呀!一些小花,小草被它曬得去垂下了腦袋,多可憐呀。我畫個綠太陽,想讓它變得涼快些。”瞧,孩子的想象多豐富,心靈多善良。也正因為鞏固了興趣,兒童的想象、創造潛能才會被充分挖掘,最終實現升華。
2 開展區域活動,引發思維
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多讓兒童增長知識和見聞,讓孩子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進行創新。只有教師要為兒童設計靈活多樣、形式新穎的思維訓練,以此達到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能力。
2.1 豐富經驗,充實創造內容
兒童年齡小決定了他們的創造簡單而又初級,當兒童掌握擁有了相應的知識經驗基礎,才能有創新的產生和發展。
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娃娃家”里的“爸爸、媽媽”正忙著招待客人,燒飯、洗菜、做菜,不一會兒功夫,只見桌子上就擺滿了香噴噴的飯菜,大家正要準備吃的時候,有一位客人說:“我們喝點飲料吧!”經他這么一說,大家也一致認為想喝點飲料。這可難住了“主人”,桌子上只有酒杯,沒有飲料呀,眼看因沒有飲料而使家中招待客人的熱鬧氣氛要不歡而散了,這時,教師以推銷員的身份和這家“主人”共同想辦法,找了兩只保齡球代替可樂瓶,使游戲又回到了原來熱鬧的氣氛。此游戲中,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兒童用積木代替飲料瓶,不但使兒童能夠繼續游戲的探索過程,讓兒童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而且還能點撥兒童的創造性思維。
2.2 提供材料,滿足心理需求
材料是兒童進行區域活動的依賴和憑借,區域活動的主旨就是兒童通過操作材料來探索、游戲的過程。讓材料和兒童的游戲活動真正互動起來,充分地發揮兒童創新能力。
(1)投放操作性的材料。
兒童對于成品的材料擺弄時間長了,容易產生厭倦心理,而適時的為兒童提供半成品的材料,能讓兒童的想象力擴張,給他們創造更大的空間。例如,在美工區我們為兒童提供大量的紙盒、瓶子、布頭、不干膠紙、紙杯、果殼、吸管、瓶蓋等廢舊材料,以滿足兒童創作的需要,兒童可以用這些在成人眼中毫無用處的廢舊材料做出汽車、房子、花藍、娃娃等玩具。使兒童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要根據主題開展情況和兒童的興趣以及兒童的發展水平,適時提供相應的材料。再如在“中國娃”主題的開展中,我們投入的材料有:各色彩紙、紙盤、扇子、畫畫所需的材料等。兒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操作材料。
(2)投放層次性的材料。
由于孩子是有個體差異和年齡差異的。在同一個活動區域里,教師提供的材料,應考慮到兒童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動材料體現出層次性,以滿足不同水平兒童的活動需要。例如在“喂娃娃”游戲中,可以給兒童提供一大一小兩種玻璃球,來鍛煉兒童的手部小肌肉。讓每個兒童都能喜歡玩、會玩,更加自信。
(3)投放豐富性的材料。
教師為兒童提供材料的多樣性,在操作材料數量上能夠滿足全班兒童自由選擇不同和相同材料的需要。例如,大班開展的“趣味編織角”中,教師就提供了多種的編織材料有蘆葦、稻草、竹條、彩帶、皺紙、毛線、紙板等,在活動中根據兒童的意愿添加和滿足,體現了活動區活動自主性特征。同時我們也注重同一材料資源的共享性。再如,在我們各個年齡段編織區都投放了稻草這種材料。小班利用稻草打結,中班同樣利用稻草這種材料編草繩等,而大班則利用稻草葉編制小動物、稻草人等。
3 搭建區域平臺,激勵創新
教師除了要為兒童提供一個自主、寬松的活動環境外,更需支持、鼓勵兒童的探索和創造,以支持者、合作者、參與者的身份來激發兒童的積極性。
3.1 適度指導,做引領員
區域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兒童才是活動的主體。要適時和適度的指導和幫助兒童,特別是想象和創造方面的活動,教師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操作、探索。
例如,在開展中班區域活動《我是小小售貨員》中,指導以為兒童當售貨員,其余孩子當顧客,售貨員要為顧客介紹產品,超市里的物品分類疊放整齊,以付錢來交換物品,是活動更加有序進行??傊?,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一個積極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3.2 參與游戲,做好伙伴
當兒童真正融入到角色后,教師也要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到兒童的活動中,與孩子們無拘無束地同玩同樂,使兒童真正體會到我是活動的主人。例如,教師在家鄉的小吃這個區域中與孩子的互動,以顧客的身份融入孩子的活動,詢問包子的味道、價錢、與孩子一同品嘗美味,與個別孩子的語言交流,幫助不同孩子的能力提升。
3.3 多元評價,品味成功
交流評價,是區域活動的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恰當的評價,可以使兒童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例如,在一次區域活動中,讓兒童進行 “拼圖”。同樣的活動材料,兩個孩子的操作過程卻不同。第一個他把所有的拼圖全部取出放在地墊上,然后在拿出示意圖,仔細的看了看,直到確定位置后在放入底板中,就這樣進行著他的拼圖,而且速度挺快。第二個他同樣把所有的拼圖取出放在地墊上,但他沒有看示意圖,而是直接拿起一塊拼圖放在在底板的第一個空隙內,不合適,他就往旁邊移動,直到移到正確的位置,然后拿起第二塊拼圖繼續。這個方法有點慢,但孩子還是樂在其中。對于上述事例中兩個孩子在拼圖上存在著的明顯的認知差異,教師就要采取不同的指導策略,及時的給予不同的評價形式,并對不同孩子的情況進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滿足了不同兒童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丁桂鳳.探索開展區域活動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2(6):24-25.
[2] 莊宏玲.兒童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