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摘 要:我國的英語教學長時間都到我國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而且大專院校英語教學大多是以考試為目的,僅限于英語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并沒有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們國家的英語教育模式將發(fā)生改變,以語言應用為目的進行英語教學。本文首先闡述以語言應用為目的的大專英語教學設計,然后分析其具體應用。
關鍵詞:語言應用 大專英語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b)-0157-02
長期以來,大專院校的英語教學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該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社會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大專院校是培養(yǎng)專業(yè)及實用人才,更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和現有的英語水平,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基礎英語教學,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可以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快班教學,配置專門的教師對他們進行單獨的教學授課,將以語言應用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模式應用到其中,加強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通過此種方式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為我國輸入更多的專業(yè)英語人才。
1 以語言應用為目的的大專英語教學設計
大專英語教學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專門進行針對性教學,并根據學生之后需要從事的工作性質,進行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重點的對學生進行專業(yè)術語的口語和書面語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高校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所以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下,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所學的語言。《高校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實踐中獲得最大的收益,以語言應用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模式設計如圖1所示。
從圖1中的各個階段,我們知道第二處理將有意識知識逐漸的轉換成無意識知識,也就是說第二處理逐漸的向第一處理過渡,進而實現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其中第一處理是將學生現掌握的知識進行調整和調動,讓學生主動的使用現有的語言知識,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第二處理是學生在參與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將現有知識進行調整,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到新的英語語言知識,通過第一處理和第二處理將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升。
在新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可以是習得輸入也可以是學得輸入看,同時還可以是檢測機制,在新的英語教學模式中非常重視學習者習得輸入,學生在參與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會根據自身的語感將英語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行修改,最大程度上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中充分的發(fā)揮自身英語應用水平,教師在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中,只是起到了對學習者的語言活動進行組織和協調,幫助學生英語課堂活動的進行。
在以語言應用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模式設計中,檢測機制的設計是為了保證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為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授課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幫助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并完成自我檢查,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通過設置英語語言應用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通過多年的教學活動,我們發(fā)現學生的語言習得會受到一些感情因素的影響,通過是進行一些語言交流活動,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環(huán)境,同時還能夠減少學生在語言接受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在該模式中其他組成部分都是為學習者的英語語言學習和應用提供幫助的,該模式的設計就是為了以語言應用為目的,要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升。
2 以語言應用為目的的大專英語教學的應用
以語言應用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手。
2.1 是了解語言的輸入方式
在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知道“習”是第一位,“學”是第二位,因為我國長期的教學模式中,“學”是第一位,“習”是第二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以及,人才培養(yǎng)需求,需要進行改革,以語言應用為目的進行新型英語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創(chuàng)新,將“習”放在教學的第一位,“學”放在第二位,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
2.2 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我國的教育制度,前期是學生在講解下進行學習,在課堂教育中學生大多情況下擔任著聽眾的角色,在課堂上學生即使會回答問題,也沒有老師的自問自答時間多,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自我提升,激發(fā)學生的潛力,長時間被這種教學方式影響,學生會增加客觀的看待各種考試壓力,對學習失去興趣。在《高校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專學生的學習內容需要和社會生活相關,滿足學生在學習階段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潛力進行學習,對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
2.3 是教師的職責
以語言應用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模式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語言應用、語言習得輸入等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作用突顯出來,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需要將語言的應用性作為前提,創(chuàng)設出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語言應用以及可以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學習環(huán)境。在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之后,將學生的學得輸入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保證學生獲得知識的準確性和質量,英語教學活動中采取的各項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這一個教學目標的驅動下,教師在新型英語教學模式中,要重點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
3 結語
英語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的第二語言,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只要是學生的受教育階段,都有英語教學,但是英語教學的效果并沒有理想中的好,在英語教學中很容易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性忽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并不是很高。隨著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改革,以語言應用為目的的英語教學在各大大專院校中越來越普遍被應用,在這一新型英語教學模式中,廣大英語教師必須要積極探索,以提高其應用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榮美.構建以語言應用為目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2(4):44-45.
[2] 敦建勇,陳彩霞,趙亞軍.語言應用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社科縱橫,2008(6):160-161.
[3] 張冬楠.框架語義學應用于大專英語詞匯教學的實證研究[D].西華大學,2013.
[4] 王爭偉.應用語言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19(1):138-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