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化學活動小課題 素養影響大乾坤

2014-10-17 23:35:22吳慶生
化學教學 2014年7期
關鍵詞:綜合素養

吳慶生

摘要:針對學生開展化學小課題研究活動基本環節中的關鍵性問題,結合具體案例,闡述了課題的選擇思路與原則、課題的培訓內容、怎樣推進研究進程以及如何撰寫論文與進行答辯等。最后,總結開展化學課外研究活動對學生問題意識、實驗意識和實驗能力的增強、化學思維嚴密性的提升以及化學間接經驗的建構等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課外活動;課題研究;綜合素養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7–0026–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2012年年初,筆者指導高一年級12位學生,以“油”為主題開展了“地溝油的制取與檢測”等三個化學小課題研究活動,后來又指導這些學生參與“硫酸銅大晶體的制作”活動。筆者通過歷時兩年的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無論是在化學新授課教學還是在高三復習中,參加過課題研究的學生的問題意識、實驗能力、思維的嚴密性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要優于其他學生。可見,開展化學小課題研究活動,對于學生化學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

1 課題選擇

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能力、實驗條件與活動時間等方面的限制,課題的針對性與適宜性則成了課題選擇的首要因素。在選擇課題時,指導教師對課題研究的方向、方法與成果等要進行預測和評估,以提高課題研究的可行性,也便于指導學生開展活動。

1.1 選題要貼近生活

化學課題研究要引導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并應用化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宜選擇學生身邊的小問題作為研究對象,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皆化學,并用化學視角來審視身邊的世界。

化學課題也要突出化學學科特點,既可以是物質的制取,如“利用煙油制取家用洗滌膏”;也可以是物質性質的探究或物質檢測,如“純堿清洗廚房煙油的最佳條件”;還可以是有關STS問題,如“環保袋真的環保嗎”。當然,將上述選題思路綜合起來,也可以作為課題的選項。

1.2 課題要緊扣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水平

化學課題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有興趣、有能力進行探究,但又要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于新知識、新方法,“跳一跳摘到桃子”。如果課題的內容和研究手段都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學生就會覺得困難重重,其探究的積極性和課題研究價值就會受到影響。

1.3 課題要與研究條件相匹配

課題實驗中用到的實驗裝置和基本操作都是中學常用的,并盡可能在實驗室里完成,以增加實驗探究的可操作性。例如,將混合油水經過“用紗布過濾→分液→漂白去色→用餐巾紙過濾”制取地溝油,實驗過程中用到加熱、過濾、分液、吸附漂白等都是中學階段常用的實驗基本操作,在實驗室里能夠順利完成。

囿于學校的實驗條件和實驗資源所限,有時需要借助于其他學校或者是社會上的資源。為確保研究活動的順利推進,要為課題小組提供必要的書籍資料和上網便利,并開放實驗室。

1.4 研究活動要突出綜合性

當然,選擇課題除注重實用性之外,還要注重研究活動的綜合性。課題的綜合性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可以實現研究活動教育影響的最大化。

2 課題培訓

課題選定之后,指導教師要對開展課題的研究模式、方法手段以及研究過程中涉及到的新知識進行必要的培訓輔導,以便為課題研究的順利展開做好鋪墊。

2.1 研究模式與實驗原則

首先向學生介紹開展課題研究的一般思路和研究方法,讓學生知道研究什么和怎樣研究。在化學課題研究過程中要用事實、數據去說明,通過定量實驗得出的結論才會嚴謹、邏輯。比如,控制變量法是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中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即將影響實驗結果的諸多條件中的一個條件作為可變,其他條件保持不變,以此來探尋此條件的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1]。

2.2 新的知識內容

在探究化學問題時,經常會涉及到一些學生尚未學習的知識內容,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提前輔導。比如,高一學生在還沒有學習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的情況下,學生開展“地溝油的制取與檢測”課題研究,就要首先指導學生自學相關內容,然后講解油脂(酯類)的水溶性、密度與熔點等。

2.3 新的技術方法

在探究活動中會用到一些中學階段尚未接觸到的技術和方法,因此,有必要結合原理進行講解。同時,也可以利用學生開展課題研究的機會,向學生拓展一些前沿的化學探究技術,如手持技術等。

3 課題研究

為提高課題研究的效率,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具體落實小組成員的職責,并由一位組長負責召集協調。

3.1 理論研究先行

化學課題研究,采取的是一種開放式的研究方式。小組成員在已有化學知識的基礎上,以解決具體問題為中心,利用書籍和網絡資源,對研究對象進行檢索、篩選、分類、鑒別和處理,并設計出研究方案和實驗步驟。對于資料中有爭議、有出入的內容,則要用實驗進行驗證,以確定最佳方案。課題研究方案經過小組討論后交由指導教師審核。只有在理論上可行的方案,在實踐中才有可能成功。

案例1 地溝油的檢測方法

學生通過資料查閱,了解到地溝油與食用油的組成性質差異,并設計出三種對比檢測方法:

(1)食物經高溫熬煮后,部分有機物分解成可電離物質;同時,食物在烹調過程中添加了食鹽等調味劑,在水相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導電性。因此,可以用檢測水相電導率的方法鑒別地溝油與食用油;

(2)食用油在烹調之后,再與水、金屬、微生物等作用,酸敗程度高,導致地溝油的pH較低。因此,可以用檢測水相pH的方法鑒別地溝油與食用油;

(3)由于地溝油是動物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其中動物油含量高,相比植物油,其黏度和凝固點都較高。因此,可以用凝固法鑒別地溝油與食用油。

3.2 對問題給予方向性指導

對于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教師雖然知道改進措施,但也不宜直接告知。而應當只是提出改進的方向,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嘗試,讓學生體驗到實驗探究的艱辛和樂趣。否則,只是簡單“照方抓藥”式的操作,其探究價值得不到體現,其課題研究意義也大打折扣。

案例2 制冷劑的選擇

用化學方法讓地溝油降溫凝固,學生首先想到要選擇溶解時吸熱的物質作為制冷劑,經查找發現實驗室里只有KNO3和NH4Cl兩種能降溫的物質。這兩種物質中哪種物質的降溫效果更強一些?如何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呢?

此時指導老師進行引導:當比較兩種物質性質上的差異時,只能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對照實驗,首先要分析影響這兩種物質降溫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加以控制。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嚴謹。

于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了KNO3和NH4Cl降溫效果的對比實驗:用2支試管各取10 mL水(16.3℃),分別加入1.0 g KNO3和1.0 g NH4Cl,然后迅速振蕩使KNO3和NH4Cl全部溶解,用溫度傳感器測量溶液的溫度變化:

可以發現,同質量的NH4Cl比KNO3的制冷效果更好些,于是最終選擇了NH4Cl作為制冷劑。

3.3 鼓勵學生創新實驗

由于中學生的化學知識有限,而要解決具體的化學問題,只能靠方法的創新去彌補知識的不足,這在客觀上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土壤。

案例3 自制熱過濾裝置

學生在模擬制取地溝油的過濾環節遇到了問題,常常只過濾了一小部分油就已經凝固了(室溫16.3℃),此時,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嘗試改進過濾裝置。學生在網絡上搜索到如圖2裝置,但考慮到實驗室沒有此裝置,因此課題小組就對該裝置進行改進,設計出如圖3裝置,利用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可在一定時間內使過濾順利完成[2]。

4 課題報告

將實驗過程和研究結論以論文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論文答辯進一步發現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提升課題研究的嚴謹性和論文書寫的規范性。記錄研究過程的所想、所感與所悟,加強自我反思改進,從而養成嚴謹的治學作風。

4.1 依照格式撰寫論文

撰寫課題研究論文,既是梳理研究活動的過程,更是科研思維的邏輯化、條理化和科學化過程。通過撰寫論文,讓學生初步掌握論文的寫作模式,對學生以后從事課題研究起到了規范化作用。

案例4 論文的書寫格式

“地溝油的制取與檢測”的論文書寫格式:

一、課題的研究意義。主要說明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課題,這個課題要研究什么,研究這個課題有什么現實意義。

二、實驗過程。包括地溝油的制取與地溝油的檢測。需要說明在哪里取餐飲廢油水(制取地溝油的原料)更有代表性,模擬制取地溝油有哪些操作步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以及怎樣解決問題,制取的地溝油與食用油在外觀上有何差異;地溝油與食用油的組成性質有何差異,如何利用性質差異進行檢測,實驗結果如何。

三、實驗結論。分析實驗事實與實驗數據,提煉得出實驗結論。

四、建議與體會。根據“實驗結論”指導人們如何使用簡易方法區分地溝油,怎樣回收餐飲廢油水,如何加以利用。

匯集整理小組成員在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中的感想、感悟與收獲。

指導學生按照論文的書寫格式將實驗研究過程進行梳理、完善。論文經課題小組討論修改后再交由指導老師審閱。

學生的研究論文不僅要強調研究的過程、結論和活動收獲,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異常現象和數據也要進行分析與討論。

4.2 模擬答辯

課題小組就研究成果進行論文答辯,一方面,保障了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真實性,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語言組織能力。

為了讓學生能夠勝任答辯,可召集課題組成員和班級其他學生進行模擬答辯。首先由課題組中心發言人闡述課題的概況,然后其他學生進行提問,該課題組成員集體進行釋疑。這樣通過一問一答,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的原理、過程和結論有了系統、深入的掌握。在答辯過程中出現的疑惑,課題小組再進行理論修補和實驗完善,這樣課題的研究不再是想當然,而是有理有據,并且更加全面、邏輯與嚴密,小組成員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極大地訓練與提升。

案例5 為什么選擇沸石漂白地溝油

在回答其他學生提出的“為什么選擇沸石漂白地溝油”時,課題組成員講述了實驗的探索過程:課題小組首先考慮到選擇SO2、氯水和活性炭進行漂白,但SO2的漂白性是暫時性的;氯水具有強氧化性,會氧化地溝油,并會對后續地溝油的檢測產生干擾;而用活性炭進行實驗后,發現活性炭的細顆粒殘留物導致地溝油的顏色更深,無法起到漂白作用。后經過查閱資料并進行實驗,最終選擇了沸石。

4.3 評價反思

無論是研究日記、活動感悟,還是答辯時評委老師與其他學校學生的提問,以及研究成果的獲獎等,這些以促使學生反思改進為手段、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的評價方式,實現了學生個體成長發展的最大化。

在研究活動和成果展示中,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討論,通過“頭腦風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有了深度和廣度。小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結成的互助關系與友誼,在后續的學習與生活中仍然延續著。

案例6 活動感想

有一位學生在答辯時感嘆說:這種比賽不僅需要參賽者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還要求參賽者具有縝密的思維和準確的口頭表達。每當我們表達得不夠嚴謹,或者表達得不夠準確時,別的同學就會揪住這一點,不斷地向我們提問。而且,一旦我們的回答不夠完整或詳細,又會引起別的同學的提問。

還有一位學生在活動總結時說:我愛化學,我愛實驗,我愛答辯。如果以后還有這樣的比賽,我還要參加,并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5 課題影響

參加課題研究活動學生的問題意識、實驗意識和實驗能力明顯增強,這種影響在后續的化學學習過程中表露無疑。這些學生在以后課堂上的提問更多了,問題也更有了深度。在這些“領頭羊”的帶領下,班級的學生不再“乖乖”地去聽了,而是會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思考,會帶著質疑的眼光去思考問題。當他們遇到疑惑時,首先想到是設計實驗來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從理論上進行邏輯推導,這種依據實驗的思維方式是學生化學素養提升的明顯標志。

無論是實驗條件的設定,還是數據的處理與分析,都要從“量”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分析。從定性到定量,學生的思維方式有了質的跨越,學生體會到定量研究的必要性,其嚴謹、規范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

參與課題實驗研究的學生,其相對豐富的直接經驗對于化學間接知識的建構,也明顯優于其他學生。學生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他們會在后續的化學學習中特別留意和關注,這也是引領他們探索化學知識的引擎。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1~163.

[2]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學科廣州市市化學化工學會中教專業委員會.廣州市中學生“我與化學”活動論文選編[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3:306~315.

3.2 對問題給予方向性指導

對于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教師雖然知道改進措施,但也不宜直接告知。而應當只是提出改進的方向,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嘗試,讓學生體驗到實驗探究的艱辛和樂趣。否則,只是簡單“照方抓藥”式的操作,其探究價值得不到體現,其課題研究意義也大打折扣。

案例2 制冷劑的選擇

用化學方法讓地溝油降溫凝固,學生首先想到要選擇溶解時吸熱的物質作為制冷劑,經查找發現實驗室里只有KNO3和NH4Cl兩種能降溫的物質。這兩種物質中哪種物質的降溫效果更強一些?如何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呢?

此時指導老師進行引導:當比較兩種物質性質上的差異時,只能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對照實驗,首先要分析影響這兩種物質降溫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加以控制。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嚴謹。

于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了KNO3和NH4Cl降溫效果的對比實驗:用2支試管各取10 mL水(16.3℃),分別加入1.0 g KNO3和1.0 g NH4Cl,然后迅速振蕩使KNO3和NH4Cl全部溶解,用溫度傳感器測量溶液的溫度變化:

可以發現,同質量的NH4Cl比KNO3的制冷效果更好些,于是最終選擇了NH4Cl作為制冷劑。

3.3 鼓勵學生創新實驗

由于中學生的化學知識有限,而要解決具體的化學問題,只能靠方法的創新去彌補知識的不足,這在客觀上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土壤。

案例3 自制熱過濾裝置

學生在模擬制取地溝油的過濾環節遇到了問題,常常只過濾了一小部分油就已經凝固了(室溫16.3℃),此時,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嘗試改進過濾裝置。學生在網絡上搜索到如圖2裝置,但考慮到實驗室沒有此裝置,因此課題小組就對該裝置進行改進,設計出如圖3裝置,利用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可在一定時間內使過濾順利完成[2]。

4 課題報告

將實驗過程和研究結論以論文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論文答辯進一步發現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提升課題研究的嚴謹性和論文書寫的規范性。記錄研究過程的所想、所感與所悟,加強自我反思改進,從而養成嚴謹的治學作風。

4.1 依照格式撰寫論文

撰寫課題研究論文,既是梳理研究活動的過程,更是科研思維的邏輯化、條理化和科學化過程。通過撰寫論文,讓學生初步掌握論文的寫作模式,對學生以后從事課題研究起到了規范化作用。

案例4 論文的書寫格式

“地溝油的制取與檢測”的論文書寫格式:

一、課題的研究意義。主要說明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課題,這個課題要研究什么,研究這個課題有什么現實意義。

二、實驗過程。包括地溝油的制取與地溝油的檢測。需要說明在哪里取餐飲廢油水(制取地溝油的原料)更有代表性,模擬制取地溝油有哪些操作步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以及怎樣解決問題,制取的地溝油與食用油在外觀上有何差異;地溝油與食用油的組成性質有何差異,如何利用性質差異進行檢測,實驗結果如何。

三、實驗結論。分析實驗事實與實驗數據,提煉得出實驗結論。

四、建議與體會。根據“實驗結論”指導人們如何使用簡易方法區分地溝油,怎樣回收餐飲廢油水,如何加以利用。

匯集整理小組成員在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中的感想、感悟與收獲。

指導學生按照論文的書寫格式將實驗研究過程進行梳理、完善。論文經課題小組討論修改后再交由指導老師審閱。

學生的研究論文不僅要強調研究的過程、結論和活動收獲,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異常現象和數據也要進行分析與討論。

4.2 模擬答辯

課題小組就研究成果進行論文答辯,一方面,保障了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真實性,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語言組織能力。

為了讓學生能夠勝任答辯,可召集課題組成員和班級其他學生進行模擬答辯。首先由課題組中心發言人闡述課題的概況,然后其他學生進行提問,該課題組成員集體進行釋疑。這樣通過一問一答,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的原理、過程和結論有了系統、深入的掌握。在答辯過程中出現的疑惑,課題小組再進行理論修補和實驗完善,這樣課題的研究不再是想當然,而是有理有據,并且更加全面、邏輯與嚴密,小組成員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極大地訓練與提升。

案例5 為什么選擇沸石漂白地溝油

在回答其他學生提出的“為什么選擇沸石漂白地溝油”時,課題組成員講述了實驗的探索過程:課題小組首先考慮到選擇SO2、氯水和活性炭進行漂白,但SO2的漂白性是暫時性的;氯水具有強氧化性,會氧化地溝油,并會對后續地溝油的檢測產生干擾;而用活性炭進行實驗后,發現活性炭的細顆粒殘留物導致地溝油的顏色更深,無法起到漂白作用。后經過查閱資料并進行實驗,最終選擇了沸石。

4.3 評價反思

無論是研究日記、活動感悟,還是答辯時評委老師與其他學校學生的提問,以及研究成果的獲獎等,這些以促使學生反思改進為手段、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的評價方式,實現了學生個體成長發展的最大化。

在研究活動和成果展示中,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討論,通過“頭腦風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有了深度和廣度。小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結成的互助關系與友誼,在后續的學習與生活中仍然延續著。

案例6 活動感想

有一位學生在答辯時感嘆說:這種比賽不僅需要參賽者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還要求參賽者具有縝密的思維和準確的口頭表達。每當我們表達得不夠嚴謹,或者表達得不夠準確時,別的同學就會揪住這一點,不斷地向我們提問。而且,一旦我們的回答不夠完整或詳細,又會引起別的同學的提問。

還有一位學生在活動總結時說:我愛化學,我愛實驗,我愛答辯。如果以后還有這樣的比賽,我還要參加,并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5 課題影響

參加課題研究活動學生的問題意識、實驗意識和實驗能力明顯增強,這種影響在后續的化學學習過程中表露無疑。這些學生在以后課堂上的提問更多了,問題也更有了深度。在這些“領頭羊”的帶領下,班級的學生不再“乖乖”地去聽了,而是會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思考,會帶著質疑的眼光去思考問題。當他們遇到疑惑時,首先想到是設計實驗來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從理論上進行邏輯推導,這種依據實驗的思維方式是學生化學素養提升的明顯標志。

無論是實驗條件的設定,還是數據的處理與分析,都要從“量”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分析。從定性到定量,學生的思維方式有了質的跨越,學生體會到定量研究的必要性,其嚴謹、規范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

參與課題實驗研究的學生,其相對豐富的直接經驗對于化學間接知識的建構,也明顯優于其他學生。學生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他們會在后續的化學學習中特別留意和關注,這也是引領他們探索化學知識的引擎。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1~163.

[2]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學科廣州市市化學化工學會中教專業委員會.廣州市中學生“我與化學”活動論文選編[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3:306~315.

3.2 對問題給予方向性指導

對于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教師雖然知道改進措施,但也不宜直接告知。而應當只是提出改進的方向,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嘗試,讓學生體驗到實驗探究的艱辛和樂趣。否則,只是簡單“照方抓藥”式的操作,其探究價值得不到體現,其課題研究意義也大打折扣。

案例2 制冷劑的選擇

用化學方法讓地溝油降溫凝固,學生首先想到要選擇溶解時吸熱的物質作為制冷劑,經查找發現實驗室里只有KNO3和NH4Cl兩種能降溫的物質。這兩種物質中哪種物質的降溫效果更強一些?如何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呢?

此時指導老師進行引導:當比較兩種物質性質上的差異時,只能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對照實驗,首先要分析影響這兩種物質降溫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加以控制。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嚴謹。

于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了KNO3和NH4Cl降溫效果的對比實驗:用2支試管各取10 mL水(16.3℃),分別加入1.0 g KNO3和1.0 g NH4Cl,然后迅速振蕩使KNO3和NH4Cl全部溶解,用溫度傳感器測量溶液的溫度變化:

可以發現,同質量的NH4Cl比KNO3的制冷效果更好些,于是最終選擇了NH4Cl作為制冷劑。

3.3 鼓勵學生創新實驗

由于中學生的化學知識有限,而要解決具體的化學問題,只能靠方法的創新去彌補知識的不足,這在客觀上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土壤。

案例3 自制熱過濾裝置

學生在模擬制取地溝油的過濾環節遇到了問題,常常只過濾了一小部分油就已經凝固了(室溫16.3℃),此時,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嘗試改進過濾裝置。學生在網絡上搜索到如圖2裝置,但考慮到實驗室沒有此裝置,因此課題小組就對該裝置進行改進,設計出如圖3裝置,利用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可在一定時間內使過濾順利完成[2]。

4 課題報告

將實驗過程和研究結論以論文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論文答辯進一步發現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提升課題研究的嚴謹性和論文書寫的規范性。記錄研究過程的所想、所感與所悟,加強自我反思改進,從而養成嚴謹的治學作風。

4.1 依照格式撰寫論文

撰寫課題研究論文,既是梳理研究活動的過程,更是科研思維的邏輯化、條理化和科學化過程。通過撰寫論文,讓學生初步掌握論文的寫作模式,對學生以后從事課題研究起到了規范化作用。

案例4 論文的書寫格式

“地溝油的制取與檢測”的論文書寫格式:

一、課題的研究意義。主要說明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課題,這個課題要研究什么,研究這個課題有什么現實意義。

二、實驗過程。包括地溝油的制取與地溝油的檢測。需要說明在哪里取餐飲廢油水(制取地溝油的原料)更有代表性,模擬制取地溝油有哪些操作步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以及怎樣解決問題,制取的地溝油與食用油在外觀上有何差異;地溝油與食用油的組成性質有何差異,如何利用性質差異進行檢測,實驗結果如何。

三、實驗結論。分析實驗事實與實驗數據,提煉得出實驗結論。

四、建議與體會。根據“實驗結論”指導人們如何使用簡易方法區分地溝油,怎樣回收餐飲廢油水,如何加以利用。

匯集整理小組成員在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中的感想、感悟與收獲。

指導學生按照論文的書寫格式將實驗研究過程進行梳理、完善。論文經課題小組討論修改后再交由指導老師審閱。

學生的研究論文不僅要強調研究的過程、結論和活動收獲,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異常現象和數據也要進行分析與討論。

4.2 模擬答辯

課題小組就研究成果進行論文答辯,一方面,保障了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真實性,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語言組織能力。

為了讓學生能夠勝任答辯,可召集課題組成員和班級其他學生進行模擬答辯。首先由課題組中心發言人闡述課題的概況,然后其他學生進行提問,該課題組成員集體進行釋疑。這樣通過一問一答,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的原理、過程和結論有了系統、深入的掌握。在答辯過程中出現的疑惑,課題小組再進行理論修補和實驗完善,這樣課題的研究不再是想當然,而是有理有據,并且更加全面、邏輯與嚴密,小組成員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極大地訓練與提升。

案例5 為什么選擇沸石漂白地溝油

在回答其他學生提出的“為什么選擇沸石漂白地溝油”時,課題組成員講述了實驗的探索過程:課題小組首先考慮到選擇SO2、氯水和活性炭進行漂白,但SO2的漂白性是暫時性的;氯水具有強氧化性,會氧化地溝油,并會對后續地溝油的檢測產生干擾;而用活性炭進行實驗后,發現活性炭的細顆粒殘留物導致地溝油的顏色更深,無法起到漂白作用。后經過查閱資料并進行實驗,最終選擇了沸石。

4.3 評價反思

無論是研究日記、活動感悟,還是答辯時評委老師與其他學校學生的提問,以及研究成果的獲獎等,這些以促使學生反思改進為手段、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的評價方式,實現了學生個體成長發展的最大化。

在研究活動和成果展示中,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討論,通過“頭腦風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有了深度和廣度。小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結成的互助關系與友誼,在后續的學習與生活中仍然延續著。

案例6 活動感想

有一位學生在答辯時感嘆說:這種比賽不僅需要參賽者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還要求參賽者具有縝密的思維和準確的口頭表達。每當我們表達得不夠嚴謹,或者表達得不夠準確時,別的同學就會揪住這一點,不斷地向我們提問。而且,一旦我們的回答不夠完整或詳細,又會引起別的同學的提問。

還有一位學生在活動總結時說:我愛化學,我愛實驗,我愛答辯。如果以后還有這樣的比賽,我還要參加,并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5 課題影響

參加課題研究活動學生的問題意識、實驗意識和實驗能力明顯增強,這種影響在后續的化學學習過程中表露無疑。這些學生在以后課堂上的提問更多了,問題也更有了深度。在這些“領頭羊”的帶領下,班級的學生不再“乖乖”地去聽了,而是會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思考,會帶著質疑的眼光去思考問題。當他們遇到疑惑時,首先想到是設計實驗來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從理論上進行邏輯推導,這種依據實驗的思維方式是學生化學素養提升的明顯標志。

無論是實驗條件的設定,還是數據的處理與分析,都要從“量”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分析。從定性到定量,學生的思維方式有了質的跨越,學生體會到定量研究的必要性,其嚴謹、規范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

參與課題實驗研究的學生,其相對豐富的直接經驗對于化學間接知識的建構,也明顯優于其他學生。學生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他們會在后續的化學學習中特別留意和關注,這也是引領他們探索化學知識的引擎。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1~163.

[2]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學科廣州市市化學化工學會中教專業委員會.廣州市中學生“我與化學”活動論文選編[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3:306~315.

猜你喜歡
綜合素養
高中生信息技術素養提升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2期)2017-01-17 18:34:28
對提升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養的思考
南北橋(2016年12期)2017-01-10 21:28:54
略談基于小學音樂課堂審美教育的情感教學
芻議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15:30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發展
考試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2:59:23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童詩”也精彩
考試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 14:02:36
依托小精靈生物園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2期)2016-09-22 16:45:39
探究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式
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7期)2016-07-11 17:17: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免费在线a视频|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欧美午夜性视频|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午夜天堂视频|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第一页| www.国产福利|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无码专区第一页|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性欧美在线| 日韩免费成人|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国内黄色精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日本免费精品|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激情福利|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 日韩激情成人|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91av在线|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99精品在线看|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91色国产在线|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你懂得|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在线| 亚洲精品片911|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综合亚洲网|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国产在线欧美|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狠狠操夜夜爽| 激情综合激情|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一区| 天天躁狠狠躁|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伊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