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吳霞 黨睿 范曉勇 陳碧 王戰輝
摘 要:《工程力學》課程是過控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基礎課。通過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和實驗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養成愛思考的習慣和動手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能力、創新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工程力學實驗 教學改革 實踐
中圖分類號:O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157-01
Abstract: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and elementary professional course.This teaching reform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he experiments,which can help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the habit of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It also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engineering awareness, collaboration,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Engineering Mechanics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Practice
工程力學課程是許多工科專業(如機械類、土建類、航天航空類、水利類等)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它不僅是力學學科的基礎,而且也為有關專業學生學習后續相關課程和將來從事科學技術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1]。力學的認識遵循著“實踐—理論—再實踐”的法則,實踐的最直接、最簡單的手段就是實驗室中的實驗,因此,對工程力學類實驗進行教學改革,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1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分析目前我院工程力學實驗課程教學的現狀,發現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工程力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相對枯燥,教學方法單一呆板,沒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從而導致不能很好的指導實驗課程,即理論課程沒有很好地支撐實驗教學。
(2)在實驗教學的環節中,雖然開設的實驗為工程力學中的幾個經典實驗,但主要以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為主,這對于理論教學的效果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實現認識的飛躍[2]。但是不能使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即實驗課程沒有很好地對理論課進行提升。
(3)創新環節落后,此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最直接有效的過程之一,此環節的丟失意味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過程的丟失,更不要說培養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因此,針對目前我院開設工程力學實驗課程的現狀,我們提出幾點改革建議,希望通過改革創新與實踐,探索出具有優質效果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同時對促進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及教學實力的提升都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2 教學改革方案
為了更好的實現工程力學實驗的教學效果,提出改革初步方案如下。
第一,采用實驗化教學的手段,力求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將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遵循“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原則,將課堂教學搬進實驗室,使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互滲透,交互進行,先實驗演示,再理論講解,再實驗操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在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取得明顯的進步。
第二,利用開放實驗項目深化改革要求,提高學生的責任感、自信心,激發創造力[3]。在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利用開放實驗項目將工程力學類實驗的范圍進行擴大、深化,不僅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體性、創造性,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初步的科研興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3 結語
針對目前我院開設工程力學實驗課程的現狀,我們提出幾點改革建議,希望通過改革創新與實踐,探索出具有優質效果的教學方法,促進學風建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對促進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及教學實力的提升都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可以極大的促進我校相關專業的工程力學實驗教學課程建設。
參考文獻
[1] 梅鳳翔.工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閆小青,張純,黃模佳,等.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下的“工程力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9):177-180,184.
[3] 王建祥,牧振偉,蘇枋.工程力學實驗教學設計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