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璃 鄒文娟
摘 要: 獎學金是高校激勵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高校獎學金種類和數額的增加,具體獎學金評選工作卻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過對獎學金評定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得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期完善高校獎學金評選程序,充分發揮獎學金的功能。
關鍵詞: 高校獎學金 評選工作 學生管理
獎學金是激勵高校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獎學金的評定是高校每年工作的重要環節[1]。獎學金的評定是大學生和社會最關注的焦點之一,學生面對獎學金的心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獎學金評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人深思。
一、高校獎學金評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獎學金信息的發布。
獎學金信息是學生最關心的信息之一,它的獲取對學生意義重大。發布獎學金信息的人員有時只把對應的信息發布給他們主觀認定的、符合標準的學生,使得獎學金信息宣傳不到位。大部分學生(尤其是中間生和后進生)認為自己與獎學金根本扯不上關系,因此,主動關注獎學金評定的學生不是很多。學生事前對各種獎學金評選標準不了解,讓學生進行民主表決的態度不認真,影響同學們對獎學金評定結果的理解度和認可度,甚至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某些學生認為獎學金評選中存在“暗箱操作”。這樣就喪失了獎學金評定的意義,沒有較好地發揮出獎學金制度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獎學金信息的選擇發送和學生對獎學金信息關注程度不夠,影響獎學金公平、公開性的發揮。
(二)班級評審小組成員的推選。
獎學金評審一般要經過學生申請、班級初審、院(系)部門審核、學生處復核等多個環節。但實際上,真正承擔起主要審核工作的往往是各班的評審小組。有些評審小組成員因為怕引發同學間的矛盾,損害與同學間的友誼,在評審過程中不敢如實評價同學,對有些同學自評、亂加分現象敢怒不敢言,或者平時關系較好的會出現包庇同學的現象。這些都影響獎學金公平性的發揮[2]。
(三)綜合測評中附加分的問題。
大多數高校以綜合測評成績作為評選各類獎學金的基本依據。綜合測評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思想品行表現、學業技能表現和綜合拓展表現三個方面。每一方面都由基本分、附加分和扣分三部分累計構成。附加分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評定過程中,它占據的分量不容忽視。有些高校附加分制度不夠完善,項目設置不合理,類別太多、太雜,缺乏統一規范;再者,隨著學校素質教育的推進,學生參與活動的數量越來越多,學生為了加分而參加各種活動,助長了功利心理,有些同學加了分后從原來學習成績排名十幾變成綜合測評成績名列班級前列,成績優秀的學生反而落后,很可能與獎學金失之交臂,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學習成績的重要性。不少學生抱怨對認真學習的學生很不公平。
另外,每學年的綜合測評是在下學年第一學期開學的前兩周內統計,每位同學在一張綜合測評記錄表上登記自己上一學年的任職情況、獲獎情況、參加活動情況等,然后交到班里,由班主任和班級綜合測評小組成員統一評定。此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學生的誠信,當測評結果出來后,學生反映存在的問題較多,對于學生填寫的參加社團活動、學術講座、志愿者活動等情況是否屬實,無從核實,因此被一些學生鉆了空子。
二、完善高校獎學金評選工作的措施
(一)加強獎學金宣傳機制,提高廣大同學對獎學金的關注度。
獎學金評選信息需通過各種途徑發布出去,為廣大學生知曉,并讓每位學生全面了解和深刻領會獎學金的所有信息,使學生自覺主動地用獎學金評定標準要求自己,促進自身發展,發揮獎學金的激勵作用。獎學金信息的發布,包括獎學金評定的意義、參選對象、資格條件、評選項目、評選標準、評選程序、申訴程序等,還包括獎學金獲獎學生信息的發布[3]。
(二)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獎學金評審過程中,使該項工作更公平、公正。
為確保獎學金評定過程的公平、公正,每個環節都需要學生參與,并成立專門小組,尤其是在班級評審小組中,除了要有班主任、學生干部外,還要有非學生干部同學。小組成員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有成員對獎學金評定標準要熟悉,需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在同學間具備較高的威信和認同度,在評審過程中保持客觀公正的原則。獎學金項目的評定需在班集體大會上進行評議表決。評議表決時,參會人數不少于本班人數的五分之四,且必須得到四分之三以上參會人的通過。評審小組成員要集思廣益,提出意見和建議,促使獎學金制度更具有科學性和民主性,能夠得到同學們的接受和認可,更好地發揮獎學金制度的激勵作用。
(三)加強學生心態建設,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獎學金。
獎學金對獲獎者而言不僅是物質上的獎勵,更是精神上的激勵,是國家、社會對自身的認可,學校要讓學生珍惜自己的榮譽和獎勵,對國家、社會懷有感恩之心,并將這些信息傳遞給更多同學,在同學中真正起到帶頭作用。同時,教育獲獎者正確使用獎學金。對于其他未獲獎的同學來說,獎學金評定過程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回顧、自我評價、發現自身不足,是自我總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該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思想道德、學習態度、生活秩序等方面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完善,要他們明白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獲得獎學金[4]。
(四)做好細致、嚴格的綜合測評數據統計工作。
目前,有些高校一學年的綜合測評數據統計工作放到下學年再統計,不僅統計工作量大,而且有些數據核實起來有難度。若將綜合測評的數據統計工作改為每月一次,一學期四次,則得出來的數據比較及時、準確。系團總支學生會各部門將院系活動的參與情況及時匯總到指定部門,該部門負責保存相關活動信息,并將信息反饋給各班,班級綜合測評小組成員每周將學生參加院系活動的情況做好詳細記載,收集登記好同學們的加減分項目,在班級綜合測評考核記錄本上做好記錄,然后每月統計一次月總分,將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及月總分先在班級公示,復查無誤后本人簽字,然后將簽字后的統計表在系公示欄做一次全系公示。這樣就將綜合測評統計工作做到細致、嚴格,得出來的數據比較準確,并具有可復查性。
(五)合理設置附加分項目,嚴格控制加分幅度,完善附加分機制。
設置附加分是新世紀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必然舉措,設置的內容要能夠起到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主動提高自身素質的作用。高校人才培養不能忽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校育人工作和社會需求導向不能脫節。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益成熟、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附加分項目應以大學生就業及用人單位考察畢業生的標準為依據設置,如實際運用中的語言水平、溝通與表達能力、學術能力及實踐能力都尤為重要,應將其合理地列入測評內容,以評獎促進就業能力的提升。其次,附加分過多會削弱學習成績的主導地位,對于不同加分項目,學校要根據學生完成的難易程度明確合理加分范圍,以便評獎時操作。學校要控制好加分力度,在鼓勵優秀學生的同時不影響專業學習的主導地位。
三、結語
高校設立獎學金能夠激發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提升專業能力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才干、積累經驗,同時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競爭合作等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增強就業競爭力。隨著目前高校獎學金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多,高校應清晰地認識到獎學金制度對其教育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帶來的影響,因此,高校應與時俱進,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不斷完善現有的獎學金體制,使獎學金的激勵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讓獎學金激勵大學生就業,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做好準備,以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德贏.中外獎學金制度的對比分析及啟示[J].長春大學學報,2009,19(1):88-90.
[2]馬佳全.從細節入手規范獎學金評選工作[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5):34-36.
[3]胡濤.淺談高校獎學金評定模式改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24(9):18-19.
[4]張志祥.高校獎學金激勵作用發揮的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