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放
摘 要: 講讀教學在單元中占有重要位置,體現了課文的教學目的和訓練重點,而講讀課中的問題設計不僅關系重點的突破,而且關系學生思維品質的鍛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智力的主要途徑,為此,講讀課中的提問一定要有利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關鍵詞: 講讀教學 問題設計 課堂提問
為了使問題在語文課中發揮更大作用,對于講讀課中的問題設計,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課堂提問的準備
備問是提問的前提,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認真備問。這樣,一可避免信口開河、隨意亂問的一問一答式;二可通過有準備、有目的地問收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三可通過老師的提問,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式,從而形成一種能力。要想上好一節講讀課,達到預期目的,關鍵是提問。為了完成教學要求,突出訓練項目,使學生真正學到基礎方面、技能方面、寫作方面的知識,必須精心設計問題。把重難點都寓于問題之中,同時還要在問題中體現課文內容的內在聯系,使之環環相扣。例如:《董存瑞炸暗堡》一課中的第四段寫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過程。這一段寫了董存瑞的神態、形象、動作,還寫了他的心理活動。這里,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想到了什么?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說:“他想到了祖國,想到了人民,想到了隆化城的解放。”這個問題的答案課文中能夠找到,學生不難回答。于是我又問:“他還想到了什么呢?”學生答:“沒有。”我否定了學生的回答。董存瑞用手托住炸藥包,導火索不斷冒著白煙,犧牲離他越來越近了,他還會想到什么呢?使學生有創造性思維的機會,明白當時董存瑞思想上已經知道托炸藥包將意味著什么,在這種情況下,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寶貴生命換取隆化城的解放,使學生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課堂提問的分寸
(一)顯現亮度:就是說提出的問題不僅要講究感情色彩,更要力求改舊創新,開拓出一種新鮮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境界。問題要提得準確,按照問題的邏輯關系,安排問題的程序、條理要清楚。例如:在教學《跳水》一課第一段時,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是“環游了世界的一艘輪船正往回航行,由于完成了任務,心情自然輕松,因而有閑心逗猴子”。根據這個內容,我把故事的重點放在起因的先決條件上,問:環游了世界的一艘輪船,正往回航行。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站在甲板上,你知道作者為什么寫這兩句作為文章的開頭嗎?這個問題的提出是學生沒想到的。此問,看起來很難回答,但讓學生反復讀這一段,聯系上下文理解就不難回答了。只有在這種條件下,這種環境中,人們才有閑心拿猴子取樂。這一問把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起來,使之處于興奮狀態。懂得了這個問題,不僅點明了事情的起因,而且有隱情下文的作用,緊扣作者思路。
(二)力求精讀:所謂問題的精讀,就是提出的問題內容清楚,明確答案的范圍限制,這樣可避免回答問題時出現模棱兩可的現象,從而影響教學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準確的概括能力。講讀課成功與否,不在于問題的多少,而在于問題的精煉程度,一問一答已遠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應該多形式、多方法讓他們發揮應有的智慧。自己發現問題、創造問題,教師啟發引導。例如:《第一場雪》一課的最后一段,為了使學生明確課文的中心思想,我沒有采取這樣的提問:課文通過什么說明什么概括文中的中心思想,而是恰當提一個既能體現中心又容易理解的問題。如作者通過描寫雪后情景,表達對雪的贊美之情。樹上的積雪被太陽一照、被風一吹,便落下來了,作者不寫這實在的景物,而寫積雪是被孩子們的笑聲震下來的。采用這樣的反襯寫法,體現作者的喜悅之情。再如第二段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相信這場十分及時的雪,一定會促進明年小麥的豐收。”這句話表明作者肯定這場雪下得及時,會促進豐收,是一場瑞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作者的心情,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呢?學生答:喜悅,贊美之情。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我抓住這一點提出問題,課文幾處都表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到底喜在何處?通過回答學生明確了中心,明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及意圖。
(三)挖掘深度: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課文反映的事物的本質,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更進一步地鍛煉和發展,必須針對課文重點、難點提出問題。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結尾,作者寫小女孩的死,為什么不直接寫小女孩如何痛苦,而寫小女孩兩頰通紅,臉上掛著微笑呢?這個問題難度很大,需要學生把現有知識調動起來,開闊視野,展開想象,深刻理解作者這種反襯寫法。小女孩帶著美麗的幻想死去,幻想越美麗,越能說明她在實際生活中缺乏歡樂。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有機會得到鍛煉和發展。加深問題的難度,在語文學科中,講讀教學很重要,所以教學中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提出準確的問題。
(四)設置程度:在問題設計中,注意了精度、深度是不夠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畢竟有限,考慮問題的層次還很淺,對于精問、深問必須有一定的基礎,提問時做到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求知新高度,既面向多數,照顧“差生”,又有難度,培養尖子生,使課堂緊扣重點、跨度適當。
講讀課文中的問題設計是多種多樣的,教材中現成的問題往往適應不了千變萬化的學生,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善于提出問題,精于講解提示,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學生實際,對問題進行精選和組合,這是課堂提問中最重要的一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