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弟
【摘要】目的:比較常規管理法與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50例手術室護理工作人員按照抽簽方法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采用常規及分層次管理法。比較兩組臨床護理管理效果、管理前后工作積極度及醫患滿意度。結果:對照組工作積極性、理論知識評分及臨床操作評分分別為(72.30±5.92)分、(76.59±6.02)分及(73.43±6.15)分,均顯著小于觀察組[分別為(89.18±5.49)分、(87.17±9.02)分及(88.56±7.28)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管理前后工作積極度、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管理前后工作積極度、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管理后工作積極度、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管理后(P<0.05)。結論:與常規管理法比較,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值得加以推廣及普及。
【關鍵詞】常規管理法;分層次管理法;臨床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157-02
臨床護理管理在醫院管理中是重要的環節,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為患者提供良好優質的護理服務是臨床護理管理中的重要課題[1]。分層次管理是指將管理對象進行精細的識別和管理,采用相應層次的管理方法,實施對應層次的管理,優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人力資源利用度,減少資源浪費。本研究對比分析常規管理法與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旨在選擇一種有效管理方法,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50例手術室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2~36歲,平均(31.32±5.86)歲;學歷分布情況:大學本科19例(38.00%),大學???4例(48.00%),中專7例(14.00%);職稱分布情況:副主任護師2例(4.00%),主管護師11例(22.00%),初級護師20例(40.00%),初級護士17例(34.00%)。將本組護理人員按照奇偶數字法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25例,兩組護理人員在年齡、學歷分布及職稱分布等方面的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法對臨床護理管理,具體方法為:根據職責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要求;排班按照綜合情況進行,采取彈性排班制度,根據護理人員的自身情況及工作量,各項工作應根據護理人員的基本素質以及護士綜合實力進行安排,對于高年資的護理人員,則可負責難度較大的一些工作,對于低年資的護理人員,則應安排一些簡單、易上手的工作。觀察組則采用分層次管理,具體方法為:將本組全部護理人員按照職務高低進行層次的劃分,即: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基礎護理人員,對于每個層次的工作人員均應負責他們上一級與下一級之間的關系,每個層次的護理人員均有特定的任務,在恪守本位職責的前提下對下級人員進行一定的護理干預,同時輔助上一級完成必要的護理工作。
1.3 效果評價標準護理管理實施兩個月之后,對護理管理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包括工作積極性、操作評分以及理論知識、護理滿意度等進行評分[2]。(1)理論、操作評分:由手術室護理部進行綜合考評,滿分為100分,優秀為85分以上,及格為60分。(2)護士工作滿意度評分:管理實施1年后采用McCloskey滿意度量表(MMSS)對護士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價,MMSS量表從福利待遇、排班滿意度、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專業發展機會、工作被稱贊和認可、對工作的控制和責任感等指標對護士工作滿意度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護理管理效果對比 對照組工作積極性評分、理論知識評分及臨床操作評分均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1。
表1 對早在與觀察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X±s,分)
組別 例數(n) 工作積極性評分 理論知識評分 臨床操作評分對照組 25 72.30±5.92 76.59±6.02 73.43±6.15觀察組 25 89.18±5.49 87.17±9.02 88.56±7.28t值 4.493 5.637 7.109P值 0.027 0.021 0.0142.2 兩組工作積極度及滿意度對比對照組管理前后工作積極度、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管理前后工作積極度、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管理后工作積極度、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管理后(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管理前后工作積極度及滿意度比較[n(%)]
組別 工作積極度 患者滿意度 醫生滿意度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對照組(n=25) 18(72.00) 21(84.00) 16(64.00) 19(76.00) 17(68.00) 20(80.00)觀察組(n=25) 17(68.00) 24(96.00)*△ 17(68.00) 22(88.00)*△ 18(72.00) 24(96.00)*△注:與管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管理后比較,△P<0.05.
3 討論
護理是對人類潛在的或現存的健康問題進行處理和診斷的反應,特別是醫院面對患者開展工作的護理人員,其對疾病的發展和轉歸及護理對象身心均有著極大的影響。另外護理人員也是臨床醫生的合作者及助手,其工作的良好程度直接關乎到疾病的預后情況。分層次護理管理完全符合現代醫學發展模式的要求,能夠很好地對護理人員日常工作中的狀態加以調整,確保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3]。首先應關注護理人員的根本需求,在此基礎上應積極地對其潛力及才智進行開發,使其以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與工作。在實施分層次管理過程中,不僅應對工作突出的優秀護理人員進行一定的獎勵,還應對其心理方面所出現的種種變化加以關心,緩解期沉重的心理壓力[4],大力支持其工作創新,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工作自主性與積極性,以提升護理人員自我效能及工作能力,最終提高手術室護理的整體質量[4]。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工作積極性評分、理論知識評分及臨床操作評分均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管理前后工作積極度、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管理前后工作積極度、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管理后工作積極度、患者滿意度及醫生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管理后(P<0.05),此結果與相關文獻資料報道結果基本一致[5]。
綜上所述,與常規管理法比較,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值得加以推廣及普及。
參考文獻
[1] 曹敏.我國護士分層次使用管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2):863-865.
[2] 郎秋梅. 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0):149-150.
[3] 蘇錦治, 蘇麗寒, 黃碩薇, 等. 手術室量化管理模式的應用體會[J]. 當代護士( ??瓢?, 2010,26(12):141-143.
[4] 劉紅,張美燕.分層次管理模式對提高重癥監護病房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1):164-166.
[5] 劉倩,李瑩. 手術室護理技術分層次準入管理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8):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