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張盼 孔捷
【摘要】隨著醫療模式、護理理念的轉變,人文關懷在護理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我科在護理實踐中加強人文關懷,強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注重護理服務環境的建設,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改善了護患關系,大大減少了投訴,避免了許多醫療糾紛,滿意度達到98%。
【關鍵詞】人文關懷;胃腸外科;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344-01
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理念也在轉變。臨床護理不再是簡單的疾病護理,而是更加重視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多方面的護理干預。關懷是護理的核心概念與中心任務,護理學是以關懷、照顧病人為目的的學科,是醫學中人文精神的主要承載者,護理人員有效的關懷能增強病人應對壓力的能力,減少恐懼感,促進患者康復。胃腸外科的患者多為癌癥患者,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更應該開展人文關懷,營造和諧護患關系。
1.深化“人文意識”,樹牢“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1.1通過開展“感動服務”“護理之星”“滿意度調查”“優質服務”等活動,提高醫護人員的人文意識,轉變服務理念。形成“關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環境和氛圍。
1.2加強培訓學習,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鼓勵護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學習,開展各種形式的臨床護理新技術、新知識、新進展的學術講座,拓寬專業知識領域,不斷提高護士專業素質以及溝通技巧。為滿足廣大護理人員對專業知識更新的需要,我們積極組織在職護士參加院、科兩級舉辦的心理學、溝通技巧、美學等人文關懷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的系列講座,深入了解人性化護理的內涵。培養護理人員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引導護士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關愛.通過角色轉變,感受關愛,增強了護士積極主動開展“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服務。
2.營造良好的人文救治與人文氛圍
2.1創建溫馨的就醫環境,營造人文氛圍 “以人為本,關注細節”是我院新外科大樓環境設施的基本理念。綠色的生態環境,柔和的燈光和色彩,寬敞的家屬等候區,將病人和家屬帶進了一個輕松自如的環境,很快消除了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恐懼感,我科病房里隨處可見溫馨提示語及專科健康教育宣傳欄,走廊的墻上還用塑料花裝飾一番,營造了一個充滿人性及人情味的就醫環境。
2.2對入院患者熱情接待,詳細了解病情,用親切的語氣向患者介紹環境,避免恐嚇的語氣,甚至出現打擊,生硬的話語,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向患者詳細介紹醫院環境,消除患者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恐懼感,使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環境,保持良好心情。除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民族信仰、生活習慣、需求層次因人施護外,還應認真評估判斷出每位患者心、身護理問題,制訂出個體化護理方案,認真實施,真正把整體護理落到實處,使每位患者處于心身的最佳康復狀態。
3.滿足患者的特殊心理及生理需求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緊張、憂郁、焦慮的不良心理情緒,努力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護士應了解不同疾病的不同階段對患者會產生不同的心理需要,對于患者家屬提出的問題,應給予詳細的講解,要從細小的生活中關心患者,隨時幫助患者,及時解決其出現的不適的癥狀,加強護患溝通,使患者對護士產生強烈的親切感和信賴感。對于患者的不良心理要給予正確的心理疏導,努力讓患者盡早的恢復健康。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可以在不影響患者治療的前提下,增加患者與家屬交流,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
4.健康指導通過粘貼宣傳欄、發放健康冊子或者口述等形式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注意宣教方式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以及文化層次等選擇。對于文化層次相對較低者,選擇口頭教育的形式進行健康宣教。對出院病人進行日常保健知識宣傳。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加深護患之間感情,最好的手段就是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康復。
5.討 論
5.1提升了護士的成就感在胃腸外科護理中實施人文關懷,使患者在接受治療和護理的全過程中,受到護士的尊重與關心,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在工作中更加信任護士,近而增進了護患的關系。工作人員成就感明顯增強,護士的價值觀得到體現。
5.2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自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工作以來,我科提倡著關愛生命、關愛健康,護士對每位患者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方法都實施人文關懷,患者的滿意率逐漸上升,護患糾紛發生率下降。
6體會
總之,我們要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實踐貫穿于整個臨床護理工作中,用愛心和責任心去關愛我們的每一位患者,實行人道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不斷推進和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義蘭.住院病人對護理行為關懷性評價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245.
[2]馬榮.護理責任,人文關懷[J].現代護理報,201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