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鳳
【摘要】目的:通過對48例內分泌功能障礙導致不孕患者的研究,分析通過激素誘導治療不孕的臨床療效。方法:將4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全部不孕患者月經第二天驗性激素五項,包括促卵泡激素、促黃體激素、睪酮、雌二醇、泌乳素,及B超檢測月經7、10、15天卵泡情況以及宮頸粘液情況,確診為內分泌功能障礙導致不孕的患者中,選取48例,其中實驗組應用克羅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尿促性素三種激素進行治療;對照組應用克羅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分析患者的排卵率、受孕率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排卵率85.8%,總受孕率為62.5%;對照組患者總排卵率為56.7%,總受孕率為37.5%,與實驗組相比P均小于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發(fā)生率為7.6%,對照組發(fā)生率為12.3%,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應用克羅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尿促性素治療內分泌功能障礙引起的不孕可以有效的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內分泌功能障礙;不孕;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71.1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59-02
內分泌功能障礙導致的不孕是指由于內分泌功能障礙,導致體內促卵泡素、促黃體素、雌二醇等性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卵泡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排卵,從而導致不孕[1]。本病的診斷較為復雜,要排除其他疾病,并在月經第二天驗激素五項、B超動態(tài)觀察卵泡大小,確定激素水平低,患者卵泡無明顯發(fā)育或發(fā)育較差,無排卵方可確診[2]。本病的治療主要為激素療法,通過激素刺激機體產生雌二醇和促卵泡素等,促進卵泡發(fā)育,恢復排卵[3]。常用的方法為克羅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尿促性素進行治療,誘導患者排卵,其臨床療效觀察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的48例內分泌障礙導致不孕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實驗組患者24例,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27.4±5.6)歲,其中原發(fā)性不孕患者16例,繼發(fā)性不孕患者8例,不孕時間2~10年,平均4.2年;對照組患者24例,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26.8±4.9)歲,其中原發(fā)性不孕患者14例,繼發(fā)性不孕患者10例,不孕時間1.5~11年,平均3.9年。將組間一般資料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中比較,P>0.05,無明顯差異。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應在月經第二天測激素五項,若低于正常值,經B超檢測月經第7、10、15天卵泡情況及宮頸粘液情況,判斷卵泡發(fā)育情況以及排卵情況,確診為內分泌功能障礙導致不排卵引起不孕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克羅米芬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在月經周期第三天,口服克羅米芬100mg,B超檢測月經周期第7、10天卵泡發(fā)育情況,檢測宮頸粘液改變情況,當卵泡發(fā)育到直徑為18mm時,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0IU;實驗組患者采用克羅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尿促性素治療,在月經周期第三天起,服用克羅米芬100mg,第7天肌肉注射尿促性素120IU,B超檢測月經周期第7、10天的卵泡發(fā)育情況,檢測宮頸粘液改變情況,待子宮內膜厚度、宮頸粘液、卵泡發(fā)育程度都正常后,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0IU。觀察患者治療周期的排卵率,患者總受孕率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
1.3觀察指標
若患者第10天起B(yǎng)超檢測卵泡發(fā)育大小達18mm,宮頸粘液出現結晶、宮頸張口度好,則表明患者排卵。患者月經周期中有排卵的與總周期之比為排卵率;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受孕率與治療后3個月內受孕率之和為總受孕率;統(tǒng)計治療期間患者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概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所得數據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校驗,若P<0.05,則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若P>0.05,則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驗組與對照組排卵結果檢測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排卵結果檢測比較,見表1。
表1實驗組與對照組排卵結果檢測比較(例)
組別 例數 周期數 有排卵周期 妊娠數實驗組 24 120 103 15對照組 24 120 68 92.2兩組患者排卵率、總受孕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排卵率、總受孕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見表2。
表2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排卵率、總受孕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組別 例數 排卵率 總受孕率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實驗組 24 85.83 62.50 7.58對照組 24 56.67▲ 37.50● 12.32★注: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5,★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內分泌功能障礙是指由于生活習慣、飲食、精神壓力、器質性疾病等引起內分泌軸紊亂,從而引起體內激素減少或增多,從而引起機體功能障礙[4]。若患者下丘腦-性腺軸紊亂導致體內性激素減少,則可導致排卵障礙,引起不孕。對于內分泌功能障礙導致的不孕患者,確診依據包括體內性激素水平低下、B超顯示月經第7、10、15天卵泡發(fā)育不良,宮頸粘液無明顯變化,月經10天后未出現結晶等[5]。對于內分泌功能障礙導致的不孕患者,一般采用激素調節(jié)內分泌紊亂的治療方法,一般采用克羅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尿促性素方案[6]。主要治療方法為患者自月經周期第三天起,口服用克羅米芬,共5日左右,第7天起肌肉注射尿促性素,隨后B超檢測月經周期第7、10天的卵泡發(fā)育情況,檢測宮頸粘液改變情況,待子宮內膜厚度達正常值、宮頸粘液出現結晶、卵泡發(fā)育至直徑為18mm左右后,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向子宮內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從而促進成熟卵子排出。本種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促進卵泡發(fā)育,誘導排卵,解決不孕問題[7]。尿促性素中含有FSH和LH的成分,FSH和LH可以促進卵泡發(fā)育和成熟。FSH可以促進卵泡顆粒層細胞增生分化,促進卵泡成熟;LH則協同FSH共同調節(jié)整個卵泡發(fā)育周期,并可形成高峰,促進排卵。因此,應用促尿性素可以促進卵泡發(fā)育和排卵,從根本上治療內分泌障礙引起的不排卵性不孕。經過本次研究可知,使用克羅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尿促性素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排卵率85.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排卵率為56.7%,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的總受孕率為62.5%,與總受孕率為37.5%相比,P<0.05,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發(fā)生率為7.6%,較對照組發(fā)生率為12.3%低,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采用克羅米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尿促性素治療內分泌功能障礙引起的不孕可以有效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較好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康杰峰.內分泌功能障礙不孕85例病樣療效結果的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6):129,130.
[2] 李俊林,唐毅,周義文,等.多囊卵巢不孕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J].西南軍醫(yī),2012,14(3):527-258.
[3] 張新林,張成偉,王勇.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2):125-128.
[4] 池艷,何冰,熊承良.多囊卵巢綜合征的遺傳學病因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4,22(4):277-281.
[5] 趙玉梅.生長激素在肥胖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療中的作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7):177-178.
[6] 于晨芳,李秀琴,閆愛新.腹腔鏡卵巢打孔術聯合中藥治療難治性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33(10):1422,1424.
[7] 金焱,李大劍,胡銀俠,等.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概況[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4,3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