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昌洪
摘 要: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不盡相同,這種差異性要求老師務必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但是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的需求,經常顧此失彼,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針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指出在數學教學過程采用“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
關鍵詞:綜合能力;教學內容;課后作業
“分層教學”的思想在20世紀末就提出來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不斷變遷,如何合理地進行“分層教學”,是教師一直探究的問題。
一、根據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分層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綜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和學習興趣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針對不同的層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在分層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被分為底層的學生的自尊心,應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和幫助,讓他們能夠理解并接受“分層教學”這種方式。
二、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對數學內容的分層比較容易,因為數學每節內容的框架非常清晰,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結構以及學生的認知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等級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不會出現學生“吃不飽”或是“吃太撐”的情況。但是這對數學老師的教學能力要求較高,其教學難度也比較大,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
課后作業可以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也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種檢驗。如何利用好課后作業,把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出來,是值得教師探究的問題。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給基礎差的學生布置一些比較基礎的題目,讓學生不會覺得太難而放棄,同時又可以鞏固掌握的知識;對于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布置一些難度比較大的題目,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總的來說,對初中數學的“分層教學”進行研究,是為了讓教師可以更好地實施教學活動,同時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實際,選擇一個或多個分層的角度,讓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成太.數學分層教學的探索[J].教育,2011(3).
[2]黎雁嫦.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探討[J].新課程:教研,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