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摘 要:只有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該通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教學情境、適時評價學生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師生關系;教學情境;適時評價
興趣是人類對某個東西或某件事情產生的喜好情緒。在工作中,只有對某項工作有興趣,才能激發工作的動力;同樣,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當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才能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呢?針對這個問題,結合我十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粗淺地談幾點認識:
一、通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構建真誠、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創造一種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而緊張的師生關系,勢必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影響到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那怎樣才能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1.示范帶動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時時處處給學生作出表率。要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去影響和帶動學生。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業務水平,擁有淵博的知識、完善的知識結構和處理教學中遇到的各種事情的能力,這樣,學生才能打心眼里敬佩、尊重教師,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從而達到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相通,建立起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
2.尊重理解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少批評學生;要多看學生的優點,少看學生的缺點;要多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這樣才能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入愛心
愛是教育的前提,對待學生一定要付出愛心,用情感去教育學生。情感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教師對學生愛護、關懷、理解、體貼,他們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反之,教師如果對學生冷漠、鄙視、厭惡、嫌棄,他們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就會從內心抵觸教師,就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大量的實例表明:每一個學生都會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觸動而接受教育。
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1.創設操作情境來培養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多樣,時刻保持新穎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去組織學生觀察、操作,讓學生通過動手剪一剪、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搭一搭等實踐活動,去發現事物的奧妙,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創設懸念來培養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懂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因此,教師要善于通過創設懸念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驚奇、疑惑和新鮮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動機。
例如,在教學抽屜原理時,我對學生說:“我們班53名同學中,我敢斷定里面至少有5名同學是同一個月出生的。”學生感到很疑惑,懸念頓生,思維處于欲罷不能的亢奮狀態,此時,我便把握時機,問學生:“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直接導入了新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創設生活情境來培養興趣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教師創設豐富的、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情境,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提高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通過適時評價學生來培養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既是知識的傳承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互動過程。我通過豐富的情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我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在教學過程中,我適時捕捉時機,對樂于表現自己、勤奮學習和樂于幫助別人的學生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及時給予他們評價,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這里,我相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學生認知水平的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會不斷地提高。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民族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