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代杰
【摘 要】本文主要根據當前校園生活的物質化、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網絡繁榮的信息化、學習狀態的低迷化和專業引導的廣泛化導致的當代大學生安全保衛意識的淡薄、學習和生活的迷茫及對就業方向的了解不深入等問題,有效結合作為邁入大學生活第一課的入學教育。針對當前多變的形勢,合理地探究大學生校園形勢和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分析背景下,大學入學教育革新的新舉措。
【關鍵詞】新形勢 入學教育 多元化 專業化
1當前大學入學教育現狀
1.1授課方式簡單,缺乏互動性
目前,絕大部分高校的入學教育方式除軍事訓練具有局限的互動性之外,其余均采取為以一對多的宣講、講座的授課模式,大學新生只能作為聽眾,缺乏互動性。
1.2授課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感
授課內容主要集中在校園安全、學校榮譽及知名校友等知識的宣講,目的讓學生感到能夠進入大學校園要感到榮耀,同時,以激勵新生借鑒學長的成功經驗,更快更好融入大學生活。然而忽視了大學新生所處的信息時代,對于所講知識已做了詳細了解,也忽視學生進入校園后心理變化和對于專業發展相關知識的渴求欲,具有明顯的滯后性,缺乏時代感。
1.3授課主體固化,缺乏職業化
入學教育所請講師都是學校德高望重、學歷淵博的教授或者是學校領導,授課內容要不是專業性非常強,讓新生摸不著門,要不就是黨團知識的普及或者領導關于安全、榮譽等一系列的宣講,缺乏學生在將來的大學生活中關于學習、研究、就業等職業化發展道路指導以及對于日常生活中價值觀、戀愛觀的引導。
1.4缺失信息選擇性處理和利用的指導
目前大學生處于一個信息繁榮的年代,對于網絡時代的各種信息的處理和利用處于一種迷茫狀態。加上剛從高中的約束中解脫出來,在自由的大學校園生活中處于一種放任狀態,于是出現了對于網絡的著迷,對于信息的不安全處理等各種癥狀。
2大學入學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新舉措
基于當今社會對于當代大學生整體素質、專業素養及個人修養的要求的日益增長,為了讓一個合格大學畢業生有一個充實而美好的大學學習生涯,要求大學生入學的第一課——入學教育呈現多元化發展。
2.1教學模式的多樣化,教學手段的靈活化
入學教育不僅要求是國防知識教育和安全意識教育,也要求開拓新生視野,培養新生有當代大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處世方式,因此入學教育不僅可以引導新生走訪學長的生活、學習和研究環境,與學長共同探討大學生活的樂趣、學習的規劃、職業發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內容等等,給新生對于大學生活、專業學習一個全面的、現場版的了解。同時,還可以出去走入所學專業的相關精英企業、事業單位,了解行業精英們怎么樣利用所學,以及探討行業精英們在大學生活中怎么樣學習,怎么樣規劃,怎么樣利用大學的學習和研究平臺等等。讓大學新生對于大學學習研究有一個基本的規劃,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生涯有一個概括性的定位,只有這樣大學生活才不會迷茫,才會充實。
2.2教學內容的豐富化
教學內容上除傳統的國防知識教育、安全知識教育還應增加如何面對網絡信息和專業發展知識介紹。
2.2.1網絡信息處理和利用的指導。結合大學新生的心態和網絡與當今大學生對網絡利用之間的關聯,指導新生應該怎么安全利用信息,做到不沉迷,而是變網絡信息為我所用,做一個信息時代合格大學生。
2.2.2信息時代的安全意識教育。基于網絡信息時代的安全教育范例分享,以及針對當前比較流行的網絡騙術及基于網絡信息不安全利用帶來的種種騙術的案例分享,以告誡大學新生要樹立對于信息安全保護意識。
2.2.3專業及專業發展的指導。讓學生全面了解所在專業的專業課程介紹,職業發展通道,相關課程的應用案例等,讓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不再為自己對所學專業應該怎么學,學什么,將來會怎么樣而迷茫,而是為自己大學學習研究做一個比較詳細的計劃,為日后的就業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2.2.4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應有之義,也是大學入學教育重要內容之一。主要針對目前大學生感恩意識的淡薄甚至缺失,通過相關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大學新生實施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有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有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助于學校教育中人本生態的建立,有助于強化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如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在大學生入學教育時啟動感恩父母,讓大學新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并在生日給父母電話和祝福,讓學生感恩父母的生育之恩,收效顯著,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2.3教學人員的多職業化
當代大學生除了需要知識淵博的教授、碩導、博導及管理經驗豐富的相關校領導的諄諄教誨之外,還需要政府機關行政管理者、職業經理人、行業精英等引導,因此入學教育的授課者應該多元化選擇,尤其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專業了解以及大學生涯的職業定位等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大學新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的道路上的選擇是多元化的,只有對不同行業,不同職業對于相關專業的不同的闡述,結合自身發展的定位,制訂出大學學生生活的規劃,這樣大學學習生活和職業發展才不再迷茫。
3總結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不僅要保存傳統的國防知識教育、安全意識教育,還應針對當大學新生的心理需求、職業化發展、信息安全管理等展開符合時代要求的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而進行多元化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素萍. 淺論大學新生入學教育[J]. 新教師教學,2010(09):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