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清
【摘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是體育教學的核心,體育教學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校教育工作的發展。新課標頒布實施后,中學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對體育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學體育教學正不斷完善。
【關鍵詞】新課改 中學體育 教學方法 完善
一、新課改背景下中學體育存在的問題
1.師資比例不合理。體育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對學生的教學質量,但是在很多中學中,體育教師的學歷以及思想素質較低,尤其在一些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體育教師的素養、知識結構以及教學能力不能夠滿足當前新課改的需求,使學生無法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直接限制了體育在中學中的發展。
2.教學內容單調。對于學生而言,中學時期正是他們活潑好動、充滿活力的時期,然而很多學校開設的課程都是一些較為傳統的田徑、籃球等課程,注重體育的競技性,且教學過程十分枯燥無趣,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導致很多學生在上體育課的時候積極性較低,出現了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象。另外,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表現出了過度的呵護,一旦孩子在學校中發生任何意外,都會導致一場爭論的發生。很多學校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極大地簡化了體育課的內容,只教授一些簡單的體育動作,降低學生在體育課上發生意外的可能性。這種思想導致體育的課改在很多學校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地落實到實踐之中。
3.缺乏對學生品德的培養。根據相關調查所顯示的結果,中學生不愿意上體育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上體育課太辛苦。由于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出生開始便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一旦體育教師稍微加大一點運動量,學生便會叫苦連天、不愿配合。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體育教師便對學生妥協,導致很多學生認為體育課就是自由活動的時間,使體育對學生意志和耐力的培養無法實現。
二、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方法完善的基本思路
1.改革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的教材與教法體系。過去的中學體育教學大綱競技運動項目過多,教材的難度較大,每項技術要求過高、環節過細且各年級教材的重復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由于競技運動項目對場地設施要求過高,大部分學校難以保證,從而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現在的體育教學要從教材中走出來,不能拘泥于教學大綱中的教學內容,要從學校的場地和器材情況出發,以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由怕上體育課變為愛上體育課。
2.轉變教學觀念。傳統體育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只會跟著教師后面進行模仿練習。這種舊的體育教學觀不利于新世紀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首先應當轉變舊的教學指導思想,變被動式教學為主動式教學。只有教師轉變了舊的教學觀念,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之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才能學到體育的技能技術,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三、完善教學方法的具體做法
1.教師為完善教學該如何做?所謂教學,即有教有學,普遍中學就完全沒有這一過程,隨意的講解、示范,學生聽講、練習,完成指定的教學內容也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取決于教師對于實踐課的重視程度和責任心。因此,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我們在每學期的綜合實踐教學中都將學生分組,每一組學生都指定教師進行全程的指導。我們要求教師和學生每周要定期見面,學生向教師匯報實踐的進展,遇到的問題、困難,教師給予幫助。
2.學校在此方面該作出怎樣的努力?隨著中學體育新課標的出臺,在評價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新課程標準評價基本內涵為: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淡化原有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在評價方式上強調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絕對性評價和相對性評價相結合;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注重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評定;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但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對此,本文筆者的觀點是對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價應以教師評價為主,但要求教師觀察要全面、記錄要詳細,學生自評、互評和家長參與評價僅供參考,傳統的“四合一”考評方法(1.體育出勤率、課堂表現占10分;2.體育基礎知識占20分;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占40分;4.運動技能和技巧的考核占30分)仍舊可以作為主要參考的評價體系。正如盧元鎮教授所說,我國體育新課改必須尊重我國國情,不能以新為榮、以洋為美,因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體育教師要想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就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積極地革新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分層教學,革新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夠完善教學方法,才能夠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