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珉睿
【摘 要】明確中職生的教育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他們應當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夠將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結合起來;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中職生;現代課程;綜合素質教育;教學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對所需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素質教育顯得越發重要了。對于中職生的教育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這些學生是由初中生直接跨入專業教育的群體,他們的年齡在15歲至20歲之間,屬于青春期。跟有高考任務的學生相比,他們不受高考的困擾,學習壓力比較小,但是他們要提前進入社會,反而在心理方面的壓力更大。因此,中職生教育實施綜合素質教育勢在必行,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因為只有加強中專生的素質教育,才能使他們更適應社會需求,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加強綜合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質量,已是各級各類學校面臨的迫切任務。近幾年來,由于中職生招生政策的改變,導致他們的綜合素質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學生的綜合素質存在巨大的差異。針對這樣的現狀,我對中職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淺見:
1 按照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素質教育的目標與計劃
素質教育目標是指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達到所期望的素質發展水平,它是師生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教育活動中,師生雙方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為實現這一目標服務的。作為教育者首先要明確目標,即通過教育活動使學生成為具有何種素質的人。
2 關注與重視這群特殊群體
中職生處于人生的特殊階段,正值青春期和青年初期,這個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沖突,心理困惑的時期,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現階段中職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分,中職生中的大多數是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所以,他們是需要被關心被關愛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級技術人員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就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現狀和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來講,社會非常需要有一技之長的中等專業人才。那么對于學校而言一定要提高對于中職生的重視。
3 著力培養適合中職生教育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中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一直以來都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
(1)針對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來調整教師隊伍結構。
(2)根據學科需要,聘請一定比例的技術崗位的外聘教師。
(3)改革教師管理體制,加強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4)提高專業教師實踐教學水平,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5)多渠道進行在職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的綜合職業能力。
4 課程改革必須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在中職生課程知識結構方面,目前所提供的專業學習面窄,教學內容陳舊、跟不上市場經濟、科技發展和實際工作的需求。
那么在課程設置上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來制定、開好每一門“現代課程”,開展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并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新型課程,讓一直以來認為讀書是件痛苦的事情變得快樂有意義起來。除此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學會了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和塑造良好自身形象的技巧。要開發環境課程作為學校的隱性課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開放教學,擴充專業資源。中職是面向就業的教學,沒有升學壓力,也不應該有教學上的諸多條條框框。
5 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能力強一直是中職生就業的一大亮點。由于學生在校期間的時間只有2年,平時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因此在專業教學上我們將實際能力鍛煉放到了主要位置,而理論知識的學習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學生們通過相關的項目教學、實習實訓任務的制作,不僅鍛煉了與他人的合作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還享受著思考與創作的樂趣。
6 德育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
目前中職生的德育教育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這遠比大學生德育教育要繁瑣的多,特別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本人不斷配合,涉及到學校、家庭及社會教育的各個環節,因此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也是關鍵所在,特殊性與普遍性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育本來是人的教育,但是我們卻看到它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育“人”的責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質,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識的教育、專業的教育被強化了。而教育一旦離開了人,離開了人的靈魂或人的精神,嚴格說來就不成其為教育。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重要本質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可以從教育中包括大學教育中抽出的,人文教育在學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地位。
長期以來,教育認識與實踐中有一種誤解,以為德育教育跟人文教育差不多。人文學科教育是重要的一面,但不是全部。我們必須在人文教育的實踐中擴大教育的視野,確立正確的教育觀,結合教育對象的實際,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總之,中職生們在文化知識、理論基礎方面沒有大學生那么深厚,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他們肯努力、肯鉆研,在校期間用專業技能來不斷鍛煉自己,走入工作崗位以后必定可以成為技能能手,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和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教育。因而,必須考慮到中專生的個性差異和專業特點,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領域得到發展,成為綜合素質過硬的中等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吳軼誠.提高中職學校德育課堂教學實效性與發展性初探[J].科教導刊,2011(2).
[2]張寶.淺談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現狀及教育對策[J].新課程學習,2011(下).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