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玲
【摘??要】恰到好處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習動機,開拓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學習效果。本文將從創設趣味問題情境、創設互動問題情境、創設實驗問題情境以及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四方面談如何在高中數學課題上創設問題情境。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情境??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4-0119-01
數學是眾多學科中最為嚴謹的科目之一,其主要特點就是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這也是學生感到數學難學的重要原因。數學的教學模式一般是先剖析數學知識的基本概念,然后總結出定義和推論,歸納出性質,最后讓學生做一些例題。教師上課一旦按部就班,學生就感到課堂枯燥,會嚴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新課改理念要求高中數學教學加大對數學應用和數學思想的教學。因此,教師應仔細研讀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積極創設一些有效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問題情境是近年來研究最為熱門的課題之一,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營造出恰當的問題情境,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去思考、分析問題,為學生發現規律和解決問題提供動力。那么,教師應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呢?
一?創設趣味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趣味型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如在教學對應法則相關知識時,此部分內容涉及定義域、值域以及反函數等相關內容,為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我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創設了游戲式的問題情境。首先,我拿出一副新的撲克牌,去掉大小王,然后讓學生從中隨機取出一張,并要求學生在心里默默記住自己的牌號。并規定A為1,Q、K分別為12和13,其余的牌則以具體數值為準。接著,我讓學生按照以下的方式進行計算:(牌號×2+3)×5-25,把最終的計算結果告訴我,然后我就可以猜出學生手中拿了什么數值的牌。學生聽了很感興趣,興致勃勃地參與到游戲中來,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接著我便開始引導學生設牌號為自變量x,然后結合對應法則,得出定義域、值域,并求出反函數。創設趣味型問題情境的方式多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創設游戲問題情境、音樂問題情境等,讓學生邊玩邊學,強化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創設互動問題情境
互動問題情境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在教學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創設一些虛擬互動的問題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知識。如在教學指數函數的圖像及性質時,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假設你是阿凡提,如果讓你懲罰欺負百姓的地主,你會怎么做:(1)罰他每天捐出10萬塊錢救濟窮苦;(2)讓他第一天給1元,第二天給2元,第三天給4元,第四天給8元,以此類推。學生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有的說:“肯定選第一個方法啊,第二種方法要等好多天都不到10萬塊!”也有的說:“第二種方法好”,通過這點,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指數爆炸”并沒有達到應有的理解。然后我開始引導學生列出公式,通過指數的計算結果,讓學生大吃一驚。創設虛擬互動型問題情境,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帶給學生直觀的理解和識記,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優化課堂效果。
三?創設實驗問題情境
實驗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的情緒,刺激學生的大腦進行積極思考,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如在教學橢圓這部分知識時,我讓學生用圖釘、棉線以及鉛筆等工具,依照教材中的要求,畫出橢圓,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圖形是什么的集合?怎樣給橢圓下定義?(2)圖釘距離的變化會對橢圓造成什么樣的影響?(3)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是畫不出橢圓的?學生通過實踐,可以很快就能較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橢圓的基本定義,并能對橢圓的性質有很好的認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實驗,手、眼、腦并用,可以很容易地獲取知識,并能牢固掌握知識,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創設實際問題情境
數學是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創設實際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把知識串聯起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部分內容。如在教學分段函數時,我就給出了這樣的情境:在沛縣,出租車的計費用標準是:3km以內是5元(包含3km),超過3km且不超過10km的部分1.2元/km,超過10km的部分2元/km。試問:(1)打的8公里,需要付費多少?(2)假如付費35元,那么出租車跑了多少公里?這是一道典型的例題,學生對問題(1)比較熟悉,但對問題(2)卻比較生疏,那么怎么樣建立函數的關系式呢?因為行程的不一樣,表達車費的方式也會不同,這就需要分段函數來解決問題,問題(2)也就好理解了。設置此類實際問題情境,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分段函數的含義,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函數的實際用途,溫故知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問題是課堂探討的核心,數學教學就是要圍繞問題來展開。數學問題的起源是數學情境,情境是產生問題的主要途徑。教師應深刻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積極創設多種問題情境,如創設趣味問題情境、創設互動問題情境、創設實驗問題情境以及創設實際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提高學生合作和參與教學活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春梅.探究式學習: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理想之路[J].科教文匯(下旬),2008(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