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東
俗話說“有一副好身體是從事一切活動的根本,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是一個成功者的先決條件”。高中階段的學生們,面臨著升學的巨大壓力,他們在廢寢忘食的學習著,他們往往忽視了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網傳南方某學校“吊瓶班”,“赤膊班”,一時傳得轟轟烈烈,沸沸揚揚,不亞于古代“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精神。然而結果呢?“吊瓶班”無一人上本一線。所以,健康是“1”,其他都是“0”,體育教學是一所學校的重要的課程,不能被忽視。那如何既能提高學校升學率,增加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又能提高高中女同學的體育鍛煉思想,是我在多年的體育教學中經常思考的問題。
一、高中體育課教育方式的特殊性
高中階段學生完全進入青春期,他們已不是小孩子,所以在師生關系方面,教師就是純粹的引導者,學生是主體。教師應該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指導學生制定恰當的目標,掌握學習策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新意識,更多地采取“開放式”的控制方式。培養他們良好的運動習慣,采取各種教學手段,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是“學”,而不是“教”。
二、高中階段女生的特點
高中女生身體發育逐漸成熟,她們朝氣蓬勃,精力旺盛,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但是,他們的心理情感還是比較內向,自尊心強,對外界事物敏感,所以,他們的心理還處于不穩定和不成熟,在意志上經受不了挫折,在體育課上,經常懶得運動,耐力差,且經常怕冷怕熱,怕臟怕累,更害怕男同學的嘲笑,上課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高中階段的女生身體雖不斷發展,但仍不完善。綜合能力和分析能力雖有提高,但是,容易出現疲勞,內分泌發生變化,以至于動作遲緩,動作協調能力下降。
三、培養高中女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高中女生都希望擺脫規定的任務,無拘無束地上課,更希望在體育課上,發揮自己的特長,享受成功的喜悅。學校對學生上課的要求已不是老師如何賣力地教,學生必須拼命地學。因此,我經常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而分不同的小組,滿足了她們的心理需要,教學效果提高了很多。拉近了師生距離,學生再不厭惡老師了,學生在運動中獲得了與同學們合作交流的機會,身心愉悅。技藝提高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得到了很好的運動。我在上體育課時,先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變單一的徒手操為藝術體操,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活躍了氣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盡可能變化形式使課堂氣氛活躍。在教學內容上,增加健美操和藝術體操的內容,適當地講解一些青春期衛生知識,特別是向學生講授經期的體育衛生知識,克服她們的心理壓力,避免過大的鍛煉強度,讓他們消除顧慮,適當地參加活動,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很有幫助。這樣做,也杜絕了女生逃避上課的現象。
高中女生怕動作做不好而招來同學們的恥笑,而且更怕老師的批評,使自己在同學們面前沒面子,因此,他們很不愿意主動練習。我上課時,經常遵循這樣的原則:熱情鼓勵,愛心要求,啟發自覺,具體指導。對那些有一定危險的練習動作要加強保護,讓女同學們增加安全感,增加她們克服困難的信心。
四、美育教學融入日常體育教學中
體育表演經常給人美的視覺享受,各種體育比賽經常受到人們的關注。從身體方面,給人以膚色美、姿勢美、線條美等,從行為方面給人以機智美、結構美、協作美等,在運動方面給人以力量美、和諧美、形態美等,所以說,體育中融合著美育,美育在學校體育教育很重要,在學生高中的發展階段作用不可小覷。美育是潛移默化的,是有意識的。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全面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美的評判能力,研究美感的心理,懂得審美知識,更好地認識生活和認識世界。經常在體育教學中,利用美育知識培養學生表現美、欣賞美的能力。要讓學生知道在古代,人類美學的概念中就列入了人體美,要理解人的內在美,就要懂得人體的協調發展的肌肉。因此,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美育教育可以在體育活動和體育教學中進行。
五、關注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我在每一節課中,都會因人而異,而采取不同的教學目標,達到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實行因人教學,以不同的學生起點而達到相同的教學目的。讓那些素質差的學生也同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其學有所獲。對那些素質好的學生要求相對要高些,鍛煉學生挑戰自我,培養其頑強拼搏的精神,超越自我,鍛煉其不斷進取的若谷思想。總起來說,我這種實行因人教學的方法,既引進了平等競爭的思想,使各類學生都能始終處于情緒高漲的狀態,又重視了反饋教學信息和學生的主體參與。這樣做,不僅使后進生得到提高,使其在求知時得到快樂,而且也能讓“優秀生”,吃得好,吃得飽,使其到達完美展現自我的境界,不虛此學。這些基本理念,體現了我對新體育課程的理解,也反映了對傳統教學思想的突破和挑戰,的確教學相長。
總之,體育課程改革的道路還很遠,作為我們現代體育教師來說,要以積極的心態全心面對,永遠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時刻保持迎接挑戰的思想,把課程改革作為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和陣地,經常教學思考,并經常以教學實踐為檢驗自己課堂是否成功的標準,不斷總結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課程改革進行到底,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