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昌
【摘要】語文具有豐富的創新內涵,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這些創新內涵,積極采用各種有效策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 策略
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辨證綜合運用的具體表現,主要指人們比較新穎或獨到的思維活動。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文學作品都為我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想象,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具體來講,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有效策略。
一、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只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當中,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從某種程度來說,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和前提。由于高中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因此課業負擔相對來說比較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認知水平,經常設置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語文學習的強大動力和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欲望。
二、積極訓練學生進行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不是不同于一般的思維,而是同時向多個方向擴展的思維。積極訓練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就是培養學生從多個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地思考同一問題,擴寬自己的思路,進而形成自己獨具個性的觀點、答案或設想。積極訓練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關鍵作用,具體來講主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教會學生找準發散點和發散點蘊含的主要內容。要訓練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教師就要教會學生所講知識找準發散點,準確把握發散點的實質內容,這樣,學生才能始終以發散點進行發散思維,不至于脫離所學內容。如在學習《失街亭》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讀懂《失街亭》,為后面進行多角度思考提供準確的生長點,這樣學生無論從批評諸葛亮、批評馬謖、綜合對比等哪個角度進行發散思維去評《失街亭》,都可以得到比較合理的答案。二是教會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本方法。發散思維的基本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聯想、想象、逆向思維、系統思維、側向思維等,這些發散思維的基本方法,學生只有熟悉掌握,才能改變和突破傳統單向思維方式,積極進行多向思維,發揮思維的積極作用。如在學習短篇小說《項鏈》之后,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對《項鏈》進行續寫的任務,主要針對貧窮、貪慕虛榮的路瓦載夫人在得到佛來思節夫人退回的項鏈巨款后內心的各種心理活動,以及最終會以什么樣的方式開始她的新生活,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發揮想象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展開至少兩個以上的設想,然后根據小說中路瓦載夫人的性格特點,將自己認為路瓦載夫人最有可能采用的方式的設想進行完善,更好地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
三、重視并加強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要重視并加強課堂教學。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各種問題,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啟發。同時,語文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問進行概括和總結,形成相應的具體問題,然后在課堂上提出來,和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在學習散文《我的空中樓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自己在心中勾勒出空中樓閣的樣子。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具體表述,想象一下作者和歷史上的哪位文人最為相像。問題提出以后,學生的興趣濃厚,很多學生都從作者追求獨立人格和自由生活,特別熱愛大自然這一主要特征展開了聯想和想象。有學生聯想到了李白,有學生聯想到了陶淵明等等,無論聯想到誰,學生都能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發表獨特的見解,能夠自圓其說。而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想象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想象作文,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對文章進行改編、對故事進行新編等都可以促進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鍛煉。另外,課外閱讀也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詩歌、散文和小說的讀書討論會,讓學生對自己所讀的書積極進行評論,提高課外讀書效果。
總之,創造性思維需要進行日積月累的訓練才能形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積極訓練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重視并加強課堂教學,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高級思維方式, 必須靠日積月累的培養和訓練, 教師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 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汪縛天,張洪超.中學教師教學方法研究[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