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霞 張婷嫚
【摘 要】在當前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如何培養真正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已經成為高校與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本文分析獨立院校的特點,突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要性;針對應用型人才的特點,提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最后探討了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
0 引言
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使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途徑,更好地與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相協調,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隨著現代工業化乃至信息化的不斷提高,社會對能熟練應用專業技能的人才需求比重不斷增大。所以高校應該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1],從而實現從學歷教育到能力培養的戰略轉移,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1 獨立院校的特點
1.1 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要培養什么樣的人。當今世界每一個國家的高等學校類型結構都是金字塔型,社會勞動分工要求各種層次、類型的學校合理分布,功能互補,相輔相成。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同等重要。
重點綜合院校是培養精英研究型人才;專科高職學校是培養專門工作領域中有較強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逐步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專科層次的人才難以完全滿足時代發展和進步的需要,獨立本科院校正是培養在本科層次上高級的生產、服務和管理的各類應用型人才。
1.2 學院辦學機制
獨立院校采用本科高校與社會力量合作的新型辦學模式。借助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可根據當前社會現狀,或考慮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有針對性的調整學科設置,整合優化傳統專業,開設熱門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改變了傳統高校培養學生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弊端。
1.3 學生特點
學生經歷了高考進入獨立學院繼續學習,他們普遍對自己現狀不滿意,缺乏自信;與重點高校學生相比知識底子薄弱,自控能力不強,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差,主要表現為對純理論學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上課不專心聽講。但是他們自主創新思想活躍,喜歡接觸現實的新事物;人生價值取向積極務實,現實性功利性比較突出。
2 應用型人才
2.1 應用型人才的內涵
社會對人才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類,從生產或工作活動的目的來分析,現代社會的人才可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發現和研究客觀規律的人才,稱為學術型人才;另一類是應用客觀規律為社會創造直接利益(社會效益)的人才,稱為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主要特點是:以科學原理及自然為研究對象,從事具體的社會勞動和生活相關的工作,能為社會創造直接的經濟利益和物質財富。
根據應用型人才將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實踐的重點不同,可將應用型人才細分為三類:(1)工程型人才;(2)技能型人才;(3)技術型人才。
2.2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2]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僅是專業能力,也是綜合能力;不僅是就業能力,也是一定的創業能力,不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創造性技能。與其他類型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
首先,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著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基本工作環節上,特別強調基礎、成熟和適用的知識,而相對忽略對學科體系的強烈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高度關注。
其次,應用型人才的能力體系也是以一線生產的實際需要為核心目標,在能力培養中特別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比較而言,對于科研開發能力就沒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強調與生產實踐的結合,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如實驗教學、生產實習等,通常將此作為學生貫通有關專業知識和集合有關專業技能的重要教學活動,而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特別重視的畢業設計與學位論文,一般就不會有過高的要求。
3 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
3.1 優化課程設置[3]
在課程設置時,首先依據不同學生的共性發展和專業特征要求設置。不論對于繼續深造的學生,還是以擇業為主的學生,開設可持續學習的基礎課是十分必要的。學科基礎課按照專業大類構建學科基礎課程平臺,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其次,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和社會需要設置專業課和選修課。專業課程按照突出專業內核、精煉教學內容、追蹤學科前沿和實際應用的原則構建專業主干課程;按照靈活專業方向的原則構建專業方向選修課程,讓學生具有專業特長。總之,在貫徹“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的培養原則基礎上,形成“平臺+模塊”的課程結構體系。
3.2 轉變教學模式
學校是學生接受終身教育的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因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校應從“傳授知識”轉變為“傳授學習方法”,[4]讓學生逐漸養成自我學習與不斷更新知識的習慣和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比如網頁設計大賽、電子作品制作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只有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方式,學生才能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適應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發展的快速化、多樣化和信息化的需要。
3.3 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
應用型人才的特點之一是動手能力強。學院應投入一定的資金建設專業實驗室,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比如電子技術實驗室、計算機原理實驗室、網絡實驗室、汽車維修實驗室。相應的要完善實驗環境建設、實驗室制度建設和文明建設。實驗室的工作經驗對學生將來的就業是非常有利,從技能的訓練方面會有更多的優勢,從擇業的范圍上會有更多的適應性。
3.4 抓好實習工作[5]
學院應積極建設學生實習基地長期合作項目,專門安排大學四年級學生到合作企業或學校去實習一段時間,把學生的專業學習與社會需求及今后的發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習老師提前做好學生融入社會的心理準備及角色轉換工作,實習過程中應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及時幫助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組織好實習總結匯報工作。
3.5 培養綜合素質
逐步形成多元化、立體化的大學生學習和就業指導體系。引導學生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特點是什么,現在行業怎么樣,以及從業者知識能力方面的要求,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開展一些關于職業道德、社交禮儀、政策法規、就業形勢、求職技巧等的講座,加強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4 結語
獨立院校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既符合社會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但如何培養好應用型人才,是一個擺在獨立院校面前的巨大挑戰,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地進行探索和創新,爭取把學院辦成有特色的名校,使學生更具競爭力地走向社會。
【參考文獻】
[1]呂鑫祥.新形勢下對技術性人才的重新審視[J].高等技術教育研究,2006(3).
[2]楊興林.應用型人才及其培養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6).
[3]李興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模式研究[J].高等技術教育研究,2008(2).
[4]袁祖望.高校教師需要轉變哪些教學觀念[J].中國大學教學,2009(8).
[5]胡波,李宏偉.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6(5).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