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 要: 為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當前基礎教育領域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新課程改革。作為教育領域中這一變革的重要主體——教師需要在新課改過程中,嘗試并努力正確領會新課改精神和理念,進一步思考在這場變革中自己應該如何轉變自身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
關鍵詞: 新課改 素質教育 教學反思
當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與傳統教學相比在許多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表現在教學理念的變化上。新課改在教學理念方面提出:必須實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打破舊的教學體系,構建開放型教學體系,實現師生關系民主化;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實現“三個整合”,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對待學生應該樹立科學評價機制,倡導批判與創新;教學不能脫離生活實踐,而應回歸生活等。
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大多數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深刻影響,一時難以轉變教學觀念,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許多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教學中仍然以教師為主,忽視學生的作用。
雖然新課改強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把知識技能的掌握與學生能力等同起來,習慣從教的方面看待學生的學,而忽視從學生角度反省自己的教,忽視學生的學習愿望與動力,以至于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同時,各學校對教師的考核仍以成績為主,甚至有些學校直接以學生的成績肯定或否定一個教師,致使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自身的作用,不顧學生感受,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及學習習慣的培養,違背新課改理念。
第二,教學方法與形式單一,致使課堂教學枯燥,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在傳統教育思想與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形式,挫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其次教學方式過于陳舊單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大多數教師只認識到了“講”的重要性,卻忽視了教學的真正主體——學生。因此在教學中造成了教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更新觀念、創新教學方式,不僅充分發揮教師講的作用,更通過討論、演講、社會實踐、自主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實現提高學生成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第三,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單一,主要以學習成績為主。
自從實施和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就備受人們的關注。因為應試教育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沒有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反而束縛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往教育教學中,人們對學生的評價只注重學生的最終結果,而忽視學生的成長過程;在學生學業方面,片面地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沒有認識到當今時代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學生發展方面,只注重量,即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質。正因為舊的評價機制存在著這些問題,所以出現“高分低能”現象,不利于學生德育等方面的發展,違背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
第四,師生關系受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師生地位不平等,關系不和諧。
雖然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但實質上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我們國家長期受“師道尊嚴”的影響,教師往往被冠以學科“代言人”或“權威”。在處理師生關系問題上,教師往往被看做強勢的一方,而學生則處于被服從的地位。這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有些學校認為師生關系平等就是撤掉“講臺“、”圓桌式授課”,這些都違背了新課改的實質。新課改強調的是人性間的平等、知識平等和師生關系的和諧。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的:“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首席,是內在于情景的領導者,而不是外在的專制者。”
當然,新課改中存在的問題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決,要求在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教師應該不斷改進工作,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激發學生活力,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作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貫徹落實新課改思想與理念,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工作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