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曉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聲樂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高校聲樂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那么如何對高校聲樂教學進行創新呢?結合實際,筆者通過闡述高校聲樂教學現狀及問題的分析,進而提出了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對策,從而從整體上提高高校學生的聲樂素質,望能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高校 聲樂教學 現狀 問題 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各大高校逐年擴招,聲樂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高校肩負的責任也相應增大,這對高校傳統的聲樂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若不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勢必與市場需求脫節、與國際聲樂脫軌,從而影響我國聲樂教育的發展。因此,如何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適應社會發展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實際,筆者首先分析了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提出了目前在我國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最后闡述了高校聲樂教學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對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
一、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闡述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要求孩子在學習數理化的同時,還培養孩子對藝術的興趣,在藝術的熏陶下培養藝術氣質,從而增加孩子在社會競爭的優勢,因此藝術類的學生日益增多。不同于器樂的學習,聲樂學習更受到學生的喜愛。近年來我國高校持續擴招,對藝術類招生的門檻更是放低,如在音樂學院招生中,以往都是為有音樂天賦的學生進行培訓,而現在教學對象是有聲樂學習興趣的學生,因此這些音樂學院的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及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差異,學校方面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此外學生數量的增加使得學校現有的教學材料及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在各大高校中,只有少數具有符合擴招數量的聲樂器材及師資,可想而知,目前我國各大高校聲樂教學面臨著多大的問題。
二、高校聲樂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對聲樂教學的認識不到位
高校擴招等原因,導致學生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而許多高校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無法適應學生的需求。
1.目標定位不明確
目前,我國的高校聲樂教學沒有真正意識到教學目標,其不同于專業音樂院校,高校聲樂教學目標是復合型人才,這種人才恰恰是社會所欠缺的。然而傳統的高校聲樂教學只注重技術上的培養,而忽略了向學生傳授音樂文化及音樂內涵,讓學生從心靈上感受到聲樂給他們帶來的震撼,并由此產生共鳴。因此從高校畢業的學生整體音樂素質有限,尤其是進入社會后,對整個聲樂教育沒有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學生對聲樂的了解程度及情況主要來源于教師,因此教師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此筆者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在具備一定水平聲樂技術的同時,還應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了解社會的新動向,隨時創新教學,與時俱進,不可一味守舊;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挖掘作品背后的思想及意義,引導學生了解作品并產生公共鳴,從而更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第三,聲樂所包含的音樂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授聲樂技術的同時,可通過音樂文化培養學生的興趣、陶冶情操,使學生從心底喜歡聲樂,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素質水平。
2.課程設置單一
聲樂課程是聲樂教學的重要途徑,因此改善聲樂教學可以優化教學內容、授課方式。傳統課程設置一般是教師在課堂上將教學內容及聲樂技巧傳授給學生,沒有實踐活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模仿階段無法讓學生突破創新。因此高校應合理設置聲樂課程,以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為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聲樂實用性,尤其是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更應改革課程。課程改革可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第一,提供演出平臺,增加實踐機會,讓學生多參加各種活動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非常有幫助;第二,關注社會動態,結合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理論指導,鼓勵學生創新,讓學生結合樂器實現自彈自唱,提高音樂素養水平;第三,加強各科之間的聯系,為學生在創作時提供靈感;第四,專業水平較低的學生容易在自暴自棄,因此分流聲樂大課、選擇聲樂小組等方式可有效將教學資源應用于提高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專業水平,將資源實現最大利用化。
3.教學方式呆板
傳統的教學方式側重于課堂教學,而忽略了舞臺對學生的重要性。許多學生的發音技巧及演唱水平都很好,但在舞臺上就慌神,施展不出應有的水平。若能將授課通過舞臺的方式進行,那么教學質量將大大提高,但對高校的硬件要求很高。此外,許多高校音樂學院以美聲教學為主,在美聲的教材中,又以外國作品居多。雖然國外的歌曲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不利于國內民族聲樂文化的發展,因此在授課過程中,不僅教授學生欣賞國外作品,學習作品中的情感變化及技巧,還應以外國的優秀作品為題材,讓學生感受到我國聲樂文化的魅力,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缺乏教學特色
1.過度模仿音樂專業學校
高校在教學中沒有考慮到自身條件,只是一味模仿專業音樂學校,“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不適用于高校學生,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非常不利。高校應結合自己的特點,通過專業水平將學生進行分類,然后安排不同的課程對其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注重實踐,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音樂素質,保證教學質量。
2.評價方式單一、呆板
復合型人才是這個市場的需求,那么高校如何評價學生是否是復合型人才呢?傳統的評價是通過期中、期末的考試來判斷,許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想出各種方法,而沒有將心思用在提高自己專業水平上。因此這種評價方式過于武斷,對學生不公平。聲樂包括很多內容,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歌唱能力、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藝術實踐能力等多樣化的形式進行考核,激勵學生不斷學生,必然對學生整體的音樂素質幫助很大。
三、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創新
(一)培養學生為社會音樂文化服務
高校的教學目標應定位于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而不僅限于技能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歌唱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助于學生對傳統的、大眾的聲樂文化進行再次創新,推動音樂文化的發展。
(二)開展開放式教學
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應有利于學生未來走入社會的發展,因此高校應注重實踐。通過實踐,讓學生認識到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從而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學校在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平臺的同時,還應提供表演機會,增加實踐活動,此外也可鼓勵學生自主舉行音樂活動,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學校的聲樂器材、場地可加以完善,讓師生有機會進入音樂廳等比較規范、正式的舞臺進行表演。
(三)多樣化的考核機制
考核是檢驗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但傳統的考核機制單一,無法真正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不能適應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多樣化的考核機制能從各個方面考核學生的真實水平,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更加努力完善自己。多樣化的考核機制有以下幾點:第一,將平時的實踐內容及學習情況納入考核中;第二,考試演唱內容不局限于一個風格、題材;第三,考試形式可嘗試加入重唱、自彈自唱等;第四,除作品演唱外,可加入理論知識、感情基調評價等內容。
(四)提高師資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應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轉變觀念,引導學生往社會需要的方向發展,更好的面對社會。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學校可邀請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座談,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教育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聲樂教學應明確培養目標,根據自身特點,合理設置課程,增加師資力量、提高師資水平,注重實踐,提高教學質量。高校聲樂教學是國民綜合修養提高的重要方面,因此其改革受到了各界的關注。改革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需要學校及相關部門注重、支持,提出有效的方案,堅持執行。
基金項目:
本論文為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音樂專業“技術+應用”雙線并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相關成果,項目編號:2014-qn-496。
參考文獻:
[1]何婷.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20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歌曲為例[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5).
[2]秦衛紅,石麗琳,許燕等.關于普通高校音樂專業聲樂課程教學的調查與思考:以廣西五所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為例[J].藝術探索,2011,(04).
[3]吳姿霖.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聲與情的超越:評青年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藏羚羊的訴說》[J].科教導刊,2011,(08).
[4]衡曉麗.緊扣教學目標服務基礎教育:普通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聲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群文天地,2010,(06).
[5]楊瑋.淺談我國西部貧困地區民間民俗文化的發展:以甘肅岷縣的傳統音樂“洮岷花兒”為例[J].價值工程,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