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張雅靜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不斷改革,中小學的教育課程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要求既要符合教育目標,又給各地區發展的空間,衡水地區積極響應號召,在音樂課程開設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衡水地區的風土人情、文化特色,開設具有地域特色的音樂課程,不斷提高學生對于衡水地區對本地音樂文化的理解和熱愛,推動地區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區域音樂文化資源 衡水地區 中小學 傳承
一、區域文化資源在衡水基層中小學音樂教育傳承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也不斷改革,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中對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目標提出新的要求,對教學理念做出全新闡釋,當前更加重視“弘揚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學科綜合,應將我國傳統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為音樂課程的重要授課內容”這主要是為了能夠使學生能夠對本土的音樂文化更加了解,也使得本地的音樂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播,實現提高學生素質和促進本地文化發展的雙贏目標。
二、區域文化資源在衡水基層中小學音樂教育傳承中出現的問題
在區域文化資源在衡水基層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傳承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阻礙了其進度,本人對問題進行梳理,主要問題如下:首先是對音樂課程的設置上,傳統的音樂課程都是按照音樂教材按部就班的,但是教材是由教育部門同意編制的所以對于當地的音樂內容涉及不多,無法滿足在中小學課堂上進行本地音樂文化傳統的需要;其次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教學素材,由于缺乏對衡水地區的音樂文化的調研、整理,目前還沒有合適的教材供音樂教師上課使用,使得教師在進行本地音樂資源授課的過程中顯得單薄無力;再次,衡水大多的中小學都缺少音樂教師,或者由于升學率需要,將音樂課改成文化課,音樂課程如同虛設,而音樂教師的缺失是無法開展音樂課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后,衡水當地的音樂文化大多與當地的方言具有緊密的聯系,但是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學生已經不會說當地方言,這為傳播當地音樂文化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三、加強區域文化資源在衡水基層中小學音樂教育傳承的措施
(一)加強對音樂課程布置的合理性
音樂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比具有特殊性,不僅肩負著對于音樂常識和音樂技能的傳播的職能,還肩負著對民間音樂文化資源繼承、傳播、創新、發展的重要使命,因此為了實現音樂課程的兩個目標,就要綜合考慮,慎重設置音樂課程,既要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達到傳授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目的,又能夠使學生對本地的音樂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進行課程是指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本土音樂與經典音樂的平衡性,又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課程設置真正能夠推動本土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學生水平的提高。
(二)編寫多元化、多層次、綜合性的教材內容
教學教材是教師進行課程講授的藍本和主要依據,有國家統一編寫的音樂教材雖然可以滿足教學任務對于教材的要求,卻難以體現音樂文化的地域性、多樣性,因此為了適應音樂教育的需要,應該組織有關人員根據當地特色編寫多元化、內容豐富的教材,滿足學生在不同階段的需求。例如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對于音樂的領悟能力比較低,更加看重音樂的趣味性,因此可以把衡水地區的童謠進行匯總,編制成冊。在對衡水地區的音樂教材進行編寫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對教材內容的選擇、對于教材結構的整合、政策差異等主客觀的問題,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應該不斷加強社會、政府、音樂人與教師等諸多人群的通力合作。
(三)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教師的素質對于本土文化資源在衡水地區中小學課程中的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衡水地區普遍存在音樂教師缺少或者是音樂教師素質比較低的現象,這也就使得在音樂課堂上傳播本土音樂文化成為一紙空談,為了不斷提高本土文化資源在中小學課程中的傳播,首先要保證中小學有足夠的音樂教師,其次應該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和對本土音樂文化的認識,可以由教育部門統一組織學習培訓,使教師系統的學習本地的音樂文化資源,再次不斷引進新鮮血液,吸引專業的音樂教師入職,為教師隊伍注入活力
(四)加強民族語言與民俗風情的深入了解
衡水地區的音樂文化在當地中小學音樂課程中進行傳播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意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衡水地區的音樂文化大多與當地的民俗節日、風俗禮儀相關,這也就要求在進行本土音樂教學之前要對本地的音樂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不僅要熟練的掌握其表現形式,還要深入了解其內涵、起源,并使其成為授課的重要內容,同時可以綜合衡水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實踐課程,讓學生與本土音樂的創作者、傳承者親密接觸,可以對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提前對本節課所講授的音樂進行資料收集,例如在講解衡水地區歌謠“小老鼠上燈臺兒,偷油吃下不來。大老鼠哭,小老鼠兒叫。來一對蛤蟆來吊孝,咕兒呱兒好熱鬧”的時候可以請同學們先回家詢問父母當年父母學習這首歌謠的情況,或者是請父母給自己唱一遍,之后在課堂講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歌謠與衡水當地方言的結合,例如熱鬧在衡水當地念做“ye nao”,使學生學習到的衡水當地原汁原味的文化。
不斷的加強對各地的音樂的重視,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和多樣性的發展,但是對于音樂的學習絕對不僅僅是學習歌詞和五線譜,還要重視當地語言對于音樂的重要性,借助當地語言,領略文化的真髓,推動文化的發展。
四、結語
衡水地區的音樂是當地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表現,對于展現衡水地區的經濟、文化、民俗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將衡水地區的本土的音樂文化與中小學的音樂教育課程進行整合,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衡水地區的了解,增加對衡水的熱愛。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4年度衡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區域音樂文化資源在衡水義務教育階段的傳承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4100B。
參考文獻:
[1]龐婉芳.區域音樂文化資源在廣西基層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承[J].藝術探索,2012,(05).
[2]鄒辰.本土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育資源中的開發利用淺析[J].戲劇之家,2014,(03).
[3]姚秀梅,宗佳紅.中小學音樂教育本土化策略研究[J].大舞臺,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