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梅
摘 要:本文闡述了班主任如何學會尊重和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主體地位,走進學生的心靈,傾聽他們的歡樂、苦悶、欲望和困惑。新課程改革的真諦在于呼喚教育向“以人為本”的復歸。
關鍵詞:班主任 以人為本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示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b)-0187-01
面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任務和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新情況,深刻剖析學校班主任工作,就會發現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集體受教多,個體選擇少;單向灌輸多,雙向理解少;老師說教多,學生體驗少等等。因此班主任要學會尊重和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主體地位,走進學生的心靈,傾聽他們的歡樂、苦悶、欲望和困惑。新課程改革的真諦在于呼喚教育向“以人為本”的復歸。那么,如何才能體現這種美麗的教育理念,形成和諧、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呢?
1 以生為本,尊重個性
保護好學生的自尊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標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作為班主任,應該尊重學生的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強調學生自我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們心目中的權威人物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到了中學是同學、朋友。因此,學生才是班級的主人,班級管理應該是以學生的自我管理為主,在自我管理中進行自我教育,進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交往的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班主任的職責應該是協調、引導,而不是包辦一切,也不能是幕后操縱。應該給學生最大的自主權。要真正還學生以主體地位,班主任必須有民主思想,實行民主治班。我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大膽地推行學生自治,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讓學生教育學生。實行班團干部民主選舉、競爭上崗和班團干部輪崗制度,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在班級內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學生自治局面,從而使班風、學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 關愛每一顆心靈,融洽師生關系
要做一個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須有一顆關愛學生的心,走進學生的心靈。班主任教師要用嚴父慈母之愛,關心學生的生活和相信學生。要有博大寬容的胸懷,認真處理好班級的日常事務,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換心,平等而真誠對待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1)用“激勵”替換“說教”。學生在遭遇挫折或失敗時,往往會心灰意冷,消極不振。這時,班主任若端起架子對萎靡不振的學生進行生硬的說教,非但不能打動學生的感情,而且往往會給學生以被“訓導”的感覺,喚不起感情的共鳴,起不到真正教育人的作用。而細心揣摩和體察學生的心理需要,用激勵話去鞭策學生,就會使語言產生強大的推動力,從感情上給學生一股奮發上進的勇氣,使學生覺得自己雖然存在缺點和錯誤,但仍是有用之才。如:2008年我班上的宋志萍同學在市質檢中物理科只考了75分。公布成績后,她的情緒一落千丈,非常消極。我找她談話,讓她分析失誤的原因,并對她說“只要你審題、運算認真,憑你的功底,升中統考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她在升中統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物理科為95分。
(2)用“提醒”代替“不滿”。在學習生活中,班主任往往會遇到因為學生的缺點而不自覺地給教師造成麻煩的情況。這時班主任若把對其不滿的情緒,大發其火,那么,學生雖然明知自己錯了,卻也往往會因其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而橫下心來跟教師斗嘴。這樣,教師本欲糾正學生缺點的初衷非但得不到實現,還會因為學生跟教師斗嘴而使教師本人下不了臺。而教師如果運用順人心愿的提醒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就會因為你尊重顧全了學生的自尊心,給了學生暗暗改正錯誤的機會,讓學生下了臺階,學生會心悅誠服地修正自己的錯誤。如此,也就最大限度地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這種理解人、尊重人的人性思想,拉近了師生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
3 愛要愛得有智慧,讓后進生世界冬去春來
對學生有愛,但絕對不是溺愛。我覺得這種愛要愛得科學、理性、周密,并且要讓它有發展潛力與延時效果,閃爍著智慧光芒。
3.1 用愛樹立后進生前進的信心
當學生犯錯誤時,給他(她)一個堅持原則,合情合理的批評,寓道理于具體事實之中,推心置腹,推己及人的談話,使得情進心坎、理到心窩。當學生在某個方面取得成功時,給他一個贊譽的眼神、一種“OK”的手勢;當學生有板有眼獨立完成一件事時,報以他一陣熱烈的掌聲;當學生學習取得進步時,給家長一個報喜的電話;當學生遇到困惑時,給他指點迷津;如果遇到大眾化的問題,比如應付突發事件,當遇上住宅突然起火、地震來了怎么辦?燙傷如何處置?放學途中碰上“爛仔”勒索、在學校遇到校園暴力時,如何應對?……可以利用主題班會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班主任再正確引導,這樣,既加強了對學生的生存教育,也為學生遇到突發事件如何應對、如何防范侵擾等情況“支招”。
3.2 用愛叩開后進生的心扉
后進生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如紀律散漫、成績差、逞能斗狠;拉幫結伙;吹牛撒謊、好說大話、慕虛榮、行蹤詭秘。但大多數都有一種自卑和恐懼的心理,他們把自己和外界溝通的心扉關閉起來。他們的外表或冷漠或放縱,總掩蓋不住一顆脆弱空虛的心靈。我就在關心、愛護后進生的過程中,創設一些情境,用愛心去叩開后進生的心扉,激發他們的情感,點燃他們內驅力的火花。2010年我班上的學生鄧智原來常被老師、家長批評、冷淡,初三第一學期第六周突然患病住進縣醫院,我帶領班干部及時到醫院看望。他突然得到老師的關懷,情感激動、充滿信心和希望。后來,我經常用親切的語言去溫暖他的心,十分注意多創設他施展才華的機會,多發現他的閃光點,使他轉化為較合格的中學生,初三都很少違紀了,現在我們成為親密的朋友。因此教師對學生關心和愛護是開啟后進生心靈的鑰匙,是促使后進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3.3 用愛促使后進生獲得成功
營造后進生轉化的氛圍很重要,良好校風,文明班的建設能使后進生受到感染,熏陶,進行自我教育。特別是班集體的作用,充分發揮集體的功能消除后進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情緒,后進生后進的關鍵太多數是由于懶散、任性,基礎知識不牢,成績低下。如果能幫助后進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用愛促使他們獲得成功、從而享受成功的喜悅,就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能。因此對后進生的幫學成為轉化過程中的主要工作。我根據后進生的不同特點,主要做到“三抓”。首先抓學習品質的培養。幫他們提高認識,嚴格訓練,培養他們具有堅強的毅力和求知品質。其次抓學習方法的指導,重點放在基礎知識方面,讓各科成績較好的學生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再次抓班干部的幫學,選拔優秀的學生幫助后進生學習,讓后進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4 結語
“以生為本,用愛導航”管理班級的方式會收獲些什么呢?是這些孩子在體育中考時互相的吶喊助威;是這些孩子初中畢業后深信他們的未來不是夢的自信……是相互的尊重、是班級的和諧讓他們懂得了愛自己、愛集體,懂得了自信,拼搏,懂得了未來在于主動爭取。這就是班級管理的尊重與愛的結晶。
參考文獻
[1] 江小紅.高校校園危機的教育干預體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
[2] 李欣瑤,王立宗.蘭州交大試行“導生制”[N].甘肅日報,2010-01-07.
[3] 乙丁.莫讓家長會成為“雞肋”[N].蘭州日報,2010-0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