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重林
摘 要:簡述了貴池區墩上街道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做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主要包括:完善林內集體生產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等勞制度;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村公益事業設施建設;加強財政對村級和農民補貼資金的監督管理,堅決查處,挪用,揮霍行為等。
關鍵詞:減輕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做法;對策建議;墩上街道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8-17-02
在落實國家惠農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工作中,貴池市貴池區墩上街道創新監管思路、拓展監管范圍、強化工作措施、加強制度建設,以規范涉農收費為重點,以強化監督檢查為手段,將農民負擔監管工作融入到統籌城鄉發展、農村社會管理;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延伸,嚴格禁止各種不合理收費和集資攤派,堅決糾正違反政策規定加重農民負擔的行為,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1 減輕農民負擔主要做法
墩上街道位于池州市東部,由原墩上鎮、茅坦鄉合并而來。墩上街道辦事處國土面積199km2,轄15個村(居委會);農業戶數10 419戶,總人口38 459人,其中農業人口34 302人,農村勞動力20 993人,外出務工勞動力9 688人,占全街道農業人口的46.14%,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8.245%;耕地面積13 157.79hm2,農業人均耕地0.09hm2,2009年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4 101元。
1.1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建立減輕農民負擔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廣泛宣傳。為加強對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及時調整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經站,具體負責農監辦的日常工作。同時,充分利用有線電視、宣傳資料、宣傳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減負惠農政策。今年已發放宣傳資料1 000多份,舉辦減負培訓班15期,各項減輕農民負擔政策得以深入貫徹落實;二是全面落實了減輕農民負擔的4項制度。制作了涉農收費公示牌,每年對涉農收費的項目和標準實行張榜公示,出臺了《墩上街道村級財務管理辦法》配套性文件,對鄉村報刊訂閱實行限額管理,發現有違反減負政策規定的,一經查實,嚴格追究有關人員責任;三是建立農民負擔信訪舉報制度。設立了農民負擔舉報箱、農民負擔信訪接待日,并開通舉報電話。全街道共設置舉報箱21個,公布了舉報電話。截至目前,尚未發現一例因農民負擔問題而引發的上訪問題。
1.2 落實惠農政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是認真執行中央和省市有關文件政策精神,切實減輕農民負擔。2014年街道繼續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農村稅費改革、退耕還林等各項惠農政策,增加農民收入,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嚴格執行財政對村級轉移支付政策。目前村干部報酬、村級運轉經費、卸任村干部生活補助全部按時足額發放,其中村級運轉經費實行報帳制,由村委會開支后經村民理財小組成員簽字、報財政所審核支付、財務賬目做到了按季張榜公布;今年上半年安排補助資金己全部撥付到位。無截留、挪用現象的發生。二是加強退耕還林補助政策兌現工作,切實保護農戶合法利益。對退耕還林補助款的發放,堅持先驗收后兌現的原則,并由紀檢、監察、財政、林業、農業等部門對補助兌現進行全過程監督檢查,杜絕了克扣、抵扣、截留、挪用、擠占補助資金現象的發生。未發放的補助款由財政局代管,經檢查驗收合格后進行發放。
1.3 清理涉農收費,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一是實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收費“一費制”。全街道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嚴格按照“一費制”標準進行收費。根據《安徽省財政廳關于免除學雜費、提高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及補助貧困生助學金的通知》的有關文件規定,核定農村中小學校在校學生數和雜費標準,將補助資金按時足額撥付到各中小學。認真實施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生活費和貧困生助學金予以補助政策,免費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教科書;二是農業機械收費、農民建房、農民辦理戶籍和身份證、計劃生育及婚姻登記費收費收取嚴格按上級有關規定執行;三是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嚴格執行上級有關規定,制定出臺了《貴池區村級興辦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村級范圍內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籌資籌勞的管理,規范審議程序。議事范圍只限于本村范圍內興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修建村級道路、橋梁等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實行上限控制,原則上每人每年不超過15元。2014年,全街道共申報獲批準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1個。
1.4 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嚴格政策落實到位 一是專門召開了農民負擔工作會議,安排布置了今年農民負擔管理工作,出臺了《墩上街道關于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的通知》,與各村(居)一把手簽訂了預防涉農負擔案(事)件責任狀;二是由辦事處分管領導牽頭組織各涉農部門骨干人員組成農民負擔執法檢查組,于7月上旬對全街道農民負擔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對違背減輕農民負擔的現象進行了督促,責令限期整改,確保了黨的減負政策落實到位。通過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產等措施,預計2014年農民收入可比2013年人均增加60元左右。
2 減輕農民負擔存在的問題
2.1 “一事一議”監管難度大,操作程序不規范 部分村、社干部對“一事一議”政策認識不到位,不按規定程序報區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公室審查備案,使部分“一事一議”游離于監管之外,不利于對籌資籌勞使用情況的監管。
2.2 放松了農民負擔監管 國家取消農業稅后,農民在法律意義上說已經免除了國家農業稅,實現了“零負擔”,且國家逐年增加支農惠農補貼,致使部分干部盲目樂觀,產生了“農民不交稅了,農民負擔就沒有問題了”的錯誤認識。放松了對農民負擔的監管。
2.3 巧立名目違規亂收費較突出,且查處難 在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學雜費全免后,教育部門收費管理仍存在許多漏洞:少數學校出現直接代辦保險、代銷手抄本和推銷縣文教輔資料的現象,并且屢禁不止,屢查屢犯;學生家長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都想上好學校、重點學校、名牌學校,即使多交點錢也心甘情愿,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校亂收擇校費等現象。endprint
2.4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亂收費亂攤派有所抬頭,且處理起來難度較大 有的村為了強化村級公路建設,借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之名,超過群眾的承受能力范圍、超標準向農民籌措建設資金,項目不公開招標,完工后也沒有及時進行審計,缺少有效的監管制約措施;農村公費訂閱報刊費嚴重超標,村集體經濟薄弱,化債無門,債務利息增加。
2.5 減輕農民負擔監管工作的經費不足 減輕農民負擔管理隊伍屬事業性質,與農業法律法規規定的農民負擔管理行政職能不相稱。再加上經費不足,難以開展工作。
3 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對策建議
3.1 完善村內集體生產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 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村公益事業設施建設,加強對所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確保資金使用方向和效率。堅決糾正在新農村建設中無償征占農村集體土地、平調農民和集體財產、超限額籌資籌勞、亂攤派、亂集資、亂收費等加重農民負擔的行為。
3.2 加強財政對村級和農民補貼資金的監督管理,堅決查處截留、挪用、揮霍行為 財政給予種糧農戶的直接補貼、其它補貼和支農資金,對這些財政資金是否實際撥付到位、是否按照規定辦法管理核算、是否按照規定程序和用途使用支出,要進行全過程監督和定期檢查。
3.3 切實糾正在農村教育、農村報刊訂閱等方面加重農民和村級集體負擔的行為 辦事處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對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子女免收學雜費,對在寄宿制學校的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免收住宿費并發放伙食補助。嚴格執行村級組織公款訂閱報刊限額制度。
3.4 完善農民負擔監管各項制度,建立農民負擔監管的長效機制 區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對本區域內減輕農民負擔工作要定期研究、定期檢查,向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報告。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國發〔2006〕30號)要求將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隊伍爭取納入行政序列管理,依法認真履行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監管職責,嚴格執行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繼續堅持和完善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制、涉農收費價格“公示制”、農民負擔監督卡制度等。及時處理農民群眾的來信、來電和來訪。
3.5 認真落實各項監管制度,建立監督管理長效機制 著力推行實施“涉農收費清理審核制度”、“村內興辦集體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農民負擔監督卡制度”等13項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制度;創建農民負擔源頭預防機制、目標管理責任制、責任追究機制等8大機制;實現監督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農民負擔監督檢查工作,堅持每年開展2次區域性的農民負擔檢查,堅持常年的不定期檢查。檢查要以暗訪為主,直接深入農村了解情況,提高檢查質量。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堅決限期督促整改,嚴格執行檢查情況通報制度,推動減輕農民負擔各項政策的落實。
4 結語
減輕農民負擔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任務艱巨的工作。要徹底根除農民負擔層層加碼這一頑疾,使這項工作有序、規范地開展,就必須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從源頭上、制度上消除加重農民負擔的隱患。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創新議事形式,強化村民監督,逐步構建以政府為主導,“職責明確,體系健全,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為農服務與農民負擔監管新機制,實現監管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法律化、長效化。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