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智
摘 要:素質教育在初中的教學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體育教育對于當代中學生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通過探究素質教育對初中生的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幾種相對有效的方法,希望這些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身體素質、綜合能力,跟隨改革大潮,建立新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體育;體育教學;素質教育
一、探究素質教育對中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1.面對目前嚴峻的升學形勢,許多中學學校的體育教學都選擇直面考試,針對考試而進行有關學習,把學生的最后成績作為衡量體育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這樣陳舊的教育模式,經常顛倒了學生和體育成績的地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體育專項得不到發展和展示,教師往往交給學生的是與考試有關的技巧和理論知識,然而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身體素質并未得到一定的提高,反復如此,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慢慢消失,面對此類嚴峻的情況,可以通過進行素質教育來實現提高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
2.國民教育包括很多范疇,其中最重要的是體育教學,而初中的體育教學使用傳統的灌輸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方式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跟隨新課改的步伐,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體育改革,因為體育改革同樣是教學改革的一部分,只有建立創新型教學模式,才能讓教師的整體實力和個人素質得到提高,教育事業才能取得顯著成就。因此,進行素質教育是必然趨勢,既要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推動教育改革不斷進步。
二、對于在初中體育中進行素質教育的具體方法
1.現代化教育思想代替陳舊的教育思想
要想在初中體育課里進行素質教育,師生都應該轉變原有的教學思想,逐漸接納現代化教育思想,接受好的,丟棄糟粕,在授教過程里,不僅要讓同學積極鍛煉身體,樹立健身意識,還要讓其領悟體育教育的真正意義。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重在加強學生各方面素質,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及意義,把學生放在主要位置,引領學生進入屬于自己的課堂,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體育,并樹立終生學習體育的觀念。
2.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師除了教給學生必要的體育技能外,還需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促使學生對體育有正確的認識,依據學生的性格和體育能力差異,教師可以因材施教,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出不一樣的教學目標,學生達到目標并體會到勝利的快感,久而久之,信心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只要有了信心,學生將勇于挑戰自己,由對體育的畏懼轉變為喜愛。
3.注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個性發展的培養
體育知識豐富多彩,不僅有基礎知識,還有美育及保健知識,其中美和健康的身軀所散發出來的魅力無窮無盡,由此提高了學生對美的定義和審視。體育教師除了讓同學掌握體育知識,還要帶領學生一起發現美、欣賞美,教師作為一個審美對象,時刻需要保持美好的形象,用自身的美感染學生,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楷模,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素質教育需要注重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體育個性,將使體育事業取得顯著進步,教師依據學生的創造能力、愛好、專長來設置與之相符的教學方法,拓寬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更多的課外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4.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
體育教學大綱里明確指出:品德教育同樣需要滲透到體育教學中,通過各種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例如,訓練長跑時,教師除了教會學生長跑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培養學生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品質。訓練列隊時,注意學生團結合作、服從命令、關心集體等精神的培養。訓練健美操時,注意學生協調性和接受能力等的培養。綜上所述,訓練各項體育內容時,教師要靈活教學,既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又注重學生品德修行的培養,達到雙重效果。
5.評價體系應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科學及合理地評價學生的體育教學是正確評價學生最后成績的關鍵,要使評價具有科學性,就需要把教學過程及教學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除了依據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還應該依據學識能力來進行評價,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充分貫徹現代化教育思想,評價體系要依據學生的根本利益來建立,讓學生領悟到對身體健康而言學習技能、體育知識、健身意識是必備品,學習體育要注意規范動作,要提升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教師因材施教,依照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努力讓素質教育滲透到初中的體育教學中來,提高體育教育的質量。
素質教學在提升全民的綜合素質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作為一名初中體育老師,我們逐漸把原有的教學模式創新成現代化教學模式,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張玲.小學數學學習有效性提升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
[2]鄭艷.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