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
摘 要:鑒于當前文言文教學基本以講讀為主,學生學習方式枯燥,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根據語文課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開展“四導一評”(導讀、導練、導議、導疑、評價)教學模式。第一環節導讀。要求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督促學生分類作較為完整的課堂筆記。第二環節導練。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練習題,利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在自讀自疑中探究和理解。第三環節導議。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和深刻的思維品質。第四環節導疑。主要是對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對文本的鑒賞感悟,能夠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和思想傾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懷。最后,實施評價環節,反饋教學信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從而構建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四導一評”教學方法;教學理念
當前,文言文教學的傳統模式還是串讀串講為主,學生接受文言知識枯燥,聽課易產生厭倦心理,加之語言的艱澀,知識點的繁多,教學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文言教學應“重在提高閱讀古詩文的能力”。要求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化枯燥為生動,化艱澀為易懂,摒棄慣性思維,尋找文言教學的突破點。
既然文言學習屬于閱讀范疇,那么它就要遵循閱讀的基本規律和要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招生考試說明》中也強調:淺顯文言文閱讀的考查,一是側重于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以考查對文言詞語的掌握情況。二是側重于文言文句子的翻譯,以考查對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三是側重于文言文內容要點的歸納、中心意思和作者觀點態度的概括,以考查對全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基于對文言文語言特點規律的認識,根據語文課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面就“四導一評”(導讀、導練、導議、導疑、評價)教學方法,結合高中文言文的課堂教學談談我的實踐體會。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任何一項教學計劃,如果不能通過教學實踐付諸實施,它終究是沒有實現的理想藍圖。所以,為了便于今后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對學生進行分組,盡量前后座位合作,注意同組異質的差異性,在課堂教學中形成小組合作學習機制,以利于形成督促競爭的氛圍。后面的許多教學環節都離不開小組的合作,如檢查背誦、作業檢查、課堂質疑等。
按照“四導一評”教學模式,首先在教學的第一環節導讀上,可以課前要求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如誦讀課文,試譯課文,學習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等。據此可以督促學生分類作較為完整的課堂筆記,不至于每節課下來知識點雜亂無章。也可以在導讀時進行背景知識介紹,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荊軻刺秦王》《項羽本紀》《鴻門宴》等課文,可以鋪墊一些生動的歷史故事吸引學生。還可以介紹如李白、杜甫、柳永、蘇軾等文學名家的坎坷生平,這樣,讓每位學生或多或少體會到學習文言文的快樂,避免了教師串講模式所導致的被動接受的枯燥和乏味。
教學的第二環節導練。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練習題,如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在這一環節中,題目要典型,少而精要。題目分量要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一般適宜在20分鐘左右,要盡量讓學生自我質疑,通過比較整理,互相交流,完善答案。如“鄙”“或”“數”等教學大綱規定考查的120個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卑鄙”“以為”“風流”等詞語的古今異義;文言判斷句式、被動句式、倒裝句式、省略句式以及固定句式等。在導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時給予指導幫助,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形式,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使思維品質不斷得到完善。尤其在高一起始階段,就強調文言基礎知識的自主探究學習,這對提高學生的文言解題能力將有很大幫助。
教學的第三環節導議。導議的過程即是為了解決導練中的問題,也是為了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和深刻的思維品質。教師一定要強調每個人在閱讀時都要努力發現問題。針對導練中需要探究討論解決的問題,教師自己不要包辦,盡量讓學生回答,特別要叫平時不提問題的同學起來回答。這樣,就給學生一定的壓力,迫使其深入閱讀,質疑思考。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對學生積極暗示,正面激勵評價,增進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要耐心地落實文言詞語的學習和積累,不斷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聯系所學的課文知識,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
教學的第四環節導疑。主要是對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對文本的鑒賞感悟,能夠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和思想傾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懷。如,《鴻門宴》中可“試探究劉邦、項羽的性格特點?如何看待楚漢之爭?”從《赤壁賦》中“探究蘇軾的人文精神和曠達情懷”等。教師也可以拓展知識,使課堂“小語文”變成生活“大語文”。如補充介紹“重耳流亡”“秦晉之好”“楚漢之爭”等課外知識。
最后,實施評價環節。收集每個小組對本課文的學習情況,給予評價指導。可以通過習題形式進行當堂復習檢查,也可將學生的課堂筆記收上來進行批閱指導,還可以采取交流小組學習成果等形式,起到檢查和示范作用。通過評價環節,可有效反饋教學信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最后,針對導練、導疑過程中表現較好的小組和學生給予表揚、激勵。采用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學生的自評,主要是建立學生自評檔案袋,實行動態管理,檔案袋由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裝入材料,讓學生把在學習、參與活動等方面該裝的裝進檔案袋,作為教師對學生評價的參考。推行“優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級等級評價制,關注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的自信心及學習的興趣等。
教學的本質在于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僵化,生搬硬套。我們要領悟“四導一評”的核心理念,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靈活運用。如教學中,我們將“導讀”“導練”“導議”三者融合為一個整體,雖然在形式上“四導一評”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得到完整的體現,但其所蘊含的理念與目的卻得到很好的實現。這也告訴我們,任何一種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且能實現形式的多樣化。其次,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對于教材內容能夠合理取舍,盡力解決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容量之間的矛盾,善于引導學生質疑并給予合理且有說服力的解答,展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正魅力。
總之,“四導一評”教學模式構建在體驗性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小組合作形式,以自主、互動、合作、探究為主要方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從而構建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旭遠.新課程、新理念.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4.
[2]倪牟雙,邵志豪.學習方式與學習活動設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