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摘 要:文明禮儀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道德品質的提高,乃至一生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養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2010年底,杜橋被列為全省首批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和新杜橋人精神,加強群眾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市民素質,是杜橋鎮黨委、政府后五年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另外在對于教育基礎較為薄弱的農村學校,特別是低年段學生,他們剛剛入學,由于小學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標和初中有著較大的差別,急需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綜上所述,杜橋小城市建設背景下農村中學低段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勢在必行。
關鍵詞:小城市建設;農村中學低段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臨海杜橋是臨海大東部板塊的核心,是東部城市群的核心,是
全國聞名的“眼鏡之鄉”,“浙東南三橋”之一,一直以來是椒北平原及臨海東部區域的經濟、商貿、文教中心和貨物集散地,擁有眼鏡、醫療等主導產業上規模企業134家,浙江眼鏡城、中國迪拜眼鏡中心等各類市場20多家。全鎮陸域面積186平方公里,并且對周邊鄉鎮近600平方公里、60萬人口有較強的集聚輻射能力。
2010年底,杜橋被列為全省首批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該鎮黨委、政府順利實施《杜橋小城市培育試點三年行動計劃》和“十二五規劃”并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著力推進集聚集約發展和人口有序集中,將杜橋鎮培育成為經濟特色鮮明、社會和諧有序、生態環境優美、功能設施齊備的現代小城市;打造成為主動承接大中城市轉移,輻射帶動臺州灣北部平原發展,宜居宜業、彰顯特色、充滿活力的區域經濟中心。我們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的戰略部署和鎮第十五屆黨代會一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深入實施“主攻城市、提升產業、美麗鄉村、幸福杜橋”四大發展戰略,搶抓機遇、務實創新、凝心聚力、克難攻堅,全力建設“中國眼鏡名城、臺州灣北部工貿新城、臨海經濟社會副中心”,為早日把杜橋建成為臺州城市群最具活力的小城市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杜橋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2012年1月15日)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杜橋鎮黨委、政府同時又提出了今后五年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建設教育文化衛生強鎮。實施“杜橋教育振興計劃”。整合教育資源,優化學校布局和建設,開展“培養名師、爭創名校”活動,爭取用五到十年時間把杜橋中學打造成為省一級重點中學。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抓好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和新杜橋人精神,加強群眾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市民素質。為此對杜橋實驗中學低段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管一輩子的教育。而所謂培養,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養成教育就是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達到其最終的目的——形成良好的習慣。習慣能決定人的命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有一個精彩的比喻:“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還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好習慣是加速器,是助人騰飛的雙翼;壞習慣是枷鎖,是難以掙脫的羈絆。習慣支配人生,成也習慣,敗也習慣。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會長徐惟誠說:“人的全面成長過程中,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滲透到各種教育中去,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樣做人的任務,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都應掌握的教育藝術。”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陶西平說:“養成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說:“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以導致事業的成敗,最根本的教育就是養成教育。”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的重要保證對未成年人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基礎。黨和國家非常重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關心未成年人的健康和諧成長。2004年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同年9月教育部修訂頒布新《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2006年10月,黨中央又做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2008年8月中央文明辦頒布《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這些重要的綱領性文件都充分表明了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文明禮儀教育,是關系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實施了《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德育大綱》,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這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滲透在文明禮儀教育的全過程,與學校德育緊密結合,以提高學生文明禮儀素質、思想道德修養為目的,知識內容既傳承中華古代優秀禮儀文化,又融入現代禮儀文化內容,以禮儀知識為載體,滲透德育、美育、健康心理素質教育、人生成長啟示教育等方面已取得顯著效果。2013年2月22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開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充分表明了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文明禮儀教育,是關系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endprint
我校是一所農村初中,在教育基礎較為薄弱的農村學校,文明禮儀教育卻顯不足與脆弱,這直接影響農村學校的教育發展,農村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和學習等條件的限制,致使他們在綜合素質發展方面與城市學生有一定差距。他們生活條件大都較為艱苦,物質條件相對落后,使他們在綜合素養、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無法融入城市和現代社會。而且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差。低年段學生剛剛入學,由于小學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標和初中有著較大的差別,急需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而且我們在教育活動中發現,實驗中學有不少屬于留守學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監管,對孩子較寵愛,往往忽視孩子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教育。這些學生的家庭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而且家長大都身處農村,文化底蘊相對不足,知識水平不高,沒有時間、沒有方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這些孩子在行為習慣、文明語言方面做得很不夠。加之近年來外來打工者越來越多,他們的文明程度、文明意識普遍較低,這種氛圍也給學生帶來很多不良影響,使外來工子弟學生與本地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一定差距。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人才,就必須讓這一部分農村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與文明素養,這樣才能融入城市、融入現代社會中。所以,為了農村學生將來的發展,為了杜橋小城市的建設,必須提高農村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
因此,文明禮儀教育在農村中學尤顯重要。
作為一名中學生,繼承中華民族的禮儀傳統,學習禮儀文化,培養禮儀素質,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個人良好社會形象的必由之路。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很多問題半懂不懂,特別是待人、交往方面。培養青少年高尚的人格,養成自尊、自愛、自律的良好品德顯得尤為重要。禮儀教育可以作為動力和導向,在青少年的個體發展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禮儀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樹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及提高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等都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了良性循環。通過禮儀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風,通過禮儀教育,轉變初中低段學生思想觀念,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講文明、懂禮儀、有教養的人,讓學生成為精神飽滿、情緒愉快、人際關系協調、言談舉止文明得體、受歡迎的人。通過禮儀教育,培養學生的現代文明意識和行為習慣,承傳中華禮儀文化,提高學生禮儀素養,為少年兒童打下終身受益的基礎,為杜橋小城市的建設,輸送優秀人才。
綜上所述,杜橋小城市建設背景下農村中學低段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勢在必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