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重視以人為本,關注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注重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發展,教育學生熱愛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然而,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針對學生的錯誤人生觀進行正確引導。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教學;人文性;規范性
有位學者曾經這樣闡述過“文”的概念,他說:中國原始儀式的一大特點,是對“人”的重視。在儀式中,對人的重視表現在對“文”的重視。在由人而文這一過程中,“文”,終于擴展為代表整個文化的審美對象概念。甚至孔子也借“文”言事,說堯舜“煥乎有文章”,贊西周“郁郁乎文哉”。我想,這大概是對“文”的最好闡釋,也正是語文新課程擁有的內容,面對的視野!
猶如輕寒的三月里那縷新鮮明亮的陽光,猶如晨光熹微時那顆晶瑩如夢的露珠,新課標讓語文這棵參天古木,在一個春天的早晨舒展起婆娑的綠葉,綻放出生命的光彩!是呵,博之以文,這是一個大寫的“文”字,讓我們一起為年輕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創造一些體驗,多賦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帶著對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愛,帶著人格的魅力和靈性,讓教育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對生命的至愛!
然而,我在自己的選修課“江湖夜雨十年燈——中國傳統美學中的俠義精神”上,卻發現了這樣一個案例。面對“從楊康(《射雕英雄傳》)、郭靖(《神雕俠侶》)的價值取向看中國儒家思想”這一命題時,有些學生竟大力褒揚楊康所為,以為楊康背叛大宋投靠金賊乃人情人性使然,促使金國統一天下是在推動社會發展,而郭靖以半生精力死守襄陽城,關鍵時刻為國家民族利益犧牲女兒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在看似歷史地辯證地分析事理的同時,卻顛倒了善惡是非黑白,抹殺了起碼的倫理價值取向。針對學生的這一錯誤人生觀,我們有必要進行正確引導,糾偏糾正。
這不得不讓我們停下來駐足思考,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師生間平等交流,倡導自主、合作、探討,強調文本自身的差異性、閱讀對話的多義性,是不是讓我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是否有些矯枉過正了?張揚個性、豐富情感,是否該有底線?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真正的課堂實踐中能否喪失?“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建構對象必須是哈姆雷特這
一典型形象,也就是說個體差異性必須受到規范與約束!必須“約之以則”!
我們知道,高中語文課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它應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繼續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展,培養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另一方面,語文教學還應該體現高中課程的共同價值,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充分發揮課程的優勢,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當今社會生活日趨完善和透明,人們享有各種民主權利、言論自由,可以充分張揚個性。那么,在這種豐富的、復雜多元的文化環境中,不同價值觀念的矛盾時不時發生沖突。如何探求青少年個體素養與文化環境的本質聯系,這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無可回避、必須面對的挑戰!“文以載道”是一個古老的甚至是背叛“文”的文藝主張,但試想,如果真的沒有“道”的融入、貫穿、灌注,那“文”就會纖細、柔弱,就沒有了硬朗和磅礴大氣,一個民族也就會因此缺乏了鈣質!
回首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語文素養的養成中,課程標準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展開設計,這里面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實的基本功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開發。有人把“素養”喻為威士忌,它是在酒桶里慢慢釀成的。“釀成”意味著不是量的變化,而是質的變化。或者稱為“內化”,它是需要廣博的視野、開闊的胸襟的,而這種“內化”必然是“慢慢的”,需要有一個修習的過程,而且永遠離不開“酒桶”這一特殊的載體與環境。所以,我說,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當是“博之以文,約之以則”。
參考文獻:
[美]羅伯特·思斯萊文.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M].姚梅林,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00-07.
作者簡介:夏晴,女,1977年9月出生,碩士,就職于上海大學附屬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Abstract:Language teaching,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ay attention to people-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focus on the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education students to love lif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However,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guiding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wrong outlook on life.
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humanities;normative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