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毓菁
摘 要: 調查顯示,英語聽力是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大難題,聽力能力的相對滯后,是阻礙學生用英語交流和通過英語等級考試的制約因素。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越來越傾向以學生為中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主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闡述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高職英語 聽力教學 自主學習
英語聽力是獲取語言學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據(jù)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語言的輸入是習得的基本條件。筆者在所任教的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部分學生中進行了英語學習問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被調查學生普遍認為英語聽力是他們英語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是制約他們通過各類英語等級考試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大學英語的課程改革一直將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作為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聽力訓練效果仍不盡如人意。
首先我們分析問卷調查對象所反映的英語聽力學習的現(xiàn)狀和原因。從被調查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特點看,作為高職工科專業(yè)的一年級學生,由于中學的學習基礎或個人原因,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對英語課程學習沒興趣或失去信心,僅10%左右的學生表示喜歡英語,但其中有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學得不夠好。在分析自己英語學習最大障礙的時候,70%以上的學生認為聽力是自己最不擅長的環(huán)節(jié)或環(huán)節(jié)之一。在日常聽力教學中,教師們也發(fā)現(xiàn)進行聽力訓練總是非常吃力,進展受限。盡管精心選取了教學素材,調整了語速,但是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效果都不理想。學生想提高,教師教得也很費力,但是對于高職的大學英語課程而言,有限的課時,有限的課堂訓練和指導,要想迅速有效解決學生的聽力問題遠遠不夠,學生習慣了中學階段高強度被動的操練模式,雖進入大學擁有了大量課后時間,但是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而學習懈怠,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認為自己在不斷退步,從而惡性循環(huán),由此學生就會更加沒有學習信心和動力。
聽力理解表面上看是一種被動消極過程,其實它是主動積極的,是領悟語言的復雜過程。外部信息經(jīng)過聽力器官的感知、截取,然后經(jīng)過加工、篩選、整理,形成記憶,最后到信息的反饋。它是多種心理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加強認知技巧的訓練。
近年來,外語界一直倡導自主學習,從傳統(tǒng)教學注重的“教”到自主學習的注重“學”,“以學生為中心”代替“以教師為中心”的理論已經(jīng)越來越得到外語界專家們的支持和肯定。利特爾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一種心理反應,具有自己會看情況、明辨是非、做出決定和獨立活動的能力而體現(xiàn)在各種行為之中,自主學習者要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檢查和自我評估。近年來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課程設置不斷向以學生為中心這個目標靠近,英語教學中,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引導者,減少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強化聽力學習效果,實現(xiàn)聽力自主學習是聽力教學的發(fā)展方向。
一、聽力自主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影響聽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聽力材料的語速、話題類型及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和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認知因素,等等。學生作為聽力活動的主體,是聽力教學的中心。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聽力訓練不多,對課堂的聽力練習不適應,緊張焦慮的情緒使他們畏懼,漸漸失去學習興趣。教師首先應向學習者闡明聽力的特點和方法,使之認識到學習過程的艱巨性和漸進性,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在聽力教學中盡可能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轉變觀念,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聽懂,并幫助他們會聽,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強化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制定短期、中期和長遠學習目標,運用合適的學習方法,控制自己的學習時間、地點和進度,對學習成果進行評估。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聽力習慣。教師可指導學生聽前瀏覽問題,分析已知的語言信息,依據(jù)環(huán)境、文化背景等對材料做出預測。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捕捉關鍵詞和重要信息的習慣,注意開頭或結尾處的主題句。要指導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以外進行泛聽,如課余收聽英文廣播、觀看網(wǎng)絡英文電視、聽英文歌曲,等等,使學生了解不同性別、年齡、國家的人的口音,開闊視野,培養(yǎng)語感,增強反應力,達到提高聽力水平的目的。
2.結合閱讀訓練提高聽力能力。學生在聽力方面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生詞障礙和句子結構不理解,生詞妨礙句子的理解,句法的復雜結構使思維跟不上語速,導致對整體大意把握出現(xiàn)偏差,這些困難都可以通過閱讀訓練克服。因為閱讀和聽力的思維方式相似,是一種有速度、記憶、判斷與理解緊密結合的過程,閱讀可擴大詞匯量,加深對此意、語法現(xiàn)象的理解和記憶,更多的語言輸入可訓練思維、理解、概括能力,從而提高收聽理解的速度與準確性。泛讀、速讀的閱讀形式最利于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注意詞匯積累,連貫思維,閱讀難度與聽力素材的難度要一致。
3.指導學生建立學習小組,進行自主聽力訓練。教師鼓勵學生建立學習小組,推行聽力自主學習,是基于高職學生學習基礎和特點的要求。許多學生存在學習的惰性或依賴性,還不能一下子實現(xiàn)自主學習,這種與個人自主學習相結合的集體形式,能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幫助、共同交流,取長補短的作用。比如在聽力學習中,小組成員可采用同樣的聽力材料,獨立練習,然后小組討論學習,通過再練,再學習的形式交流聽力方法,切磋聽力心得。
4.指導學生選擇合理的聽力素材。根據(jù)信息理論和認知心理學對聽力過程的解析可知,學生儲存在大腦長期記憶中的非語言知識和世界知識是影響聽力效果的因素。因此,教師在選擇聽力材料時,要從輸入信息的有效性出發(fā),選擇難度適宜的材料,充分考慮材料人物的語速、語音和口音情況,語速、語句和篇幅的復雜程度,以及信息內容的熟悉程度。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保持與學生的溝通,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和進展情況。
二、學習者應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聽力的積極性,培養(yǎng)和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1.明確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欲望。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英語學習沒興趣、沒信心的現(xiàn)象普遍,但是學生中有超過80%的學生承認英語對其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就長遠的人生規(guī)劃而言,學生都有想學好英語的動機。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要多引導學習者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動力,分階段細化目標,一步一步取得進展。特別對于學生英語聽力訓練而言,課堂的教學只能是訓練的一部分,如果學習者不能以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自我激勵,堅持自己訓練、課后訓練,學習收效就會非常微小,學習者看不到進步,就會失去繼續(xù)努力的動力。此外,教學過程要優(yōu)化評價方式,最大限度降低成績動機對自主學習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
2.培養(yǎng)英語聽力的自主學習觀念。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主動性是居于首要地位的。環(huán)境是促進學習者主動構建知識的“外因”,但是如果缺乏人的自主學習,意義構建便無從談起。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習者應該主動參與,實踐各項英語語言技能。學習者如果對學習持一種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那么其學習將會是一種主動、自發(fā)的行為,學生也會自覺為其學習負責。英語聽力訓練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意志力薄弱者很快就會放棄,學習者在短暫的困難和挫折面前要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堅持學習的主動性,才會取得進步。
3.協(xié)作學習和反思學習。課內外的配對和小組學習活動是英語聽力學習的有效手段,在協(xié)作學習中,學生通過協(xié)商和討論,群體的思維和智慧可以共同分享,不同觀點得以交流,利于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人格平等的環(huán)境里學習,利于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能體現(xiàn)個人價值,從而更自覺承擔學習的責任。除了學習伙伴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外,學習反思也是學習者對自己學習參與、體驗、思考的自我意識和評判。反思性學習有助于學習者對其聽力學習計劃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控和對學習結果的改善。
4.資源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于學生聽力學習而言其是個巨大的資源庫。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獲取多媒體語言自修平臺,聽材料,看外語影片,下載英文歌曲,學習網(wǎng)絡教案,做聽力練習題,閱讀英語新聞和文章等。隨著校園網(wǎng)絡的普及,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角落練習聽力,接觸英語語言,增加語言輸入量。這樣的資源利用既有趣味性,又可以根據(jù)自身特點個性化定制,可以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況,同時為學習者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和環(huán)境,客觀上起到培養(yǎng)學習自主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友良.英語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2]李亞南.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聽力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8).
[3]劉曉麗.論聽力自主學習模式中教師的多重角色[J].紅河學院學報,2011(05).
[4]呂鳴.社會互動理論與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的整合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