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文
摘 要: 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在備課中有意識地滲透創新教育的思想,創造創新教育的課堂環境,重視生物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
關鍵詞: 新課標 創新能力 生物教學
我國對新世紀中學生提出的“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發展”的素質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時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當今教育的首要任務。在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認真領會生物新課程標準精神,在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對高中生物新課標下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體會和認識。
1.教師教育觀念要轉變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生物教師一定會注意到生物新課程與舊課程的顯著差別在于多了學生的參與,少了老師的說教。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還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將徹底改變以往的封閉式教學,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極大的調動。由于學生積極參與,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將難以維系,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的積極參與以充分發展能力之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樣應對大量的信息。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向導和顧問,而不是機械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在創新教育體系中,師生關系將進一步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轉化和深化。
2.在備課中要有意識地滲透創新教育的思想
為了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備課中要在教學設計中始終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并且制定適用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多層次教學目標(即所制定的創新教育目標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創新)。教師要在挖掘新課程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切入點,這些切入點可以是教學難點和重點、演示實驗,也可以是生物學家的創新經歷和體驗,或者是學生自己的創新成果展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欲。教師要善于引導和遷移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發展成為對科學真理的追求與探索。
3.營造創新教育的課堂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交往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保證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敏捷,使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都處于最佳活動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要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意識。如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學生都提出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否定,而應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并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于活躍狀態。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條件,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創新的成就感。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養與訓練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在因素,設計恰當的生物問題。在教學中要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漸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如在《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出了這樣一道題:如何測定成熟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學生經過思考,也許會想到配制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測定細胞液濃度。這類問題,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重視生物課堂中的實驗教學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實驗的具體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生物問題的實驗方法,為培養他們的生物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常用的“控制條件”的實驗方法、“顯微觀察法”的實驗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實驗方法等。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實驗(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等內容),通過多種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辨析培養學生的生物創新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把某些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設計為探索性實驗,使之達到不同層次的創新能力培養目標。探索性實驗教學較課堂教學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激發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欲望。學生在“探索”生命規律的實驗過程中可以把動手和動腦結合起來,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探索性實驗的基本環節,并在實驗儀器的選取與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數據的處理、實驗結論的得出等一系列環節中,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在相對獨立的實驗活動中體會創新的艱辛與愉悅,如實驗設計思想,生物學方法,實驗技巧等。
5.注意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
人們的價值觀念正經歷著從重視人的創造物的價值到重視人自身的價值的轉變,而對人的品質評價已趨向于提倡人的創造性、開拓型的性格。因此,我們最終應把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創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創新活動的個性品質,都是創新需要的,這些個性品質稱之為創新個性。創新個性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和決定性的影響。為了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做到如下幾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消除學生對錯誤的恐懼心理,鼓勵獨創性與多樣性,鼓勵幻想,鼓勵和有創造力的人接觸,真正把新課標的精神落實到每個學生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