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工院校是集教學、培訓為一體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很長一段時期內僅注重技能培養,而忽視了人文教育,后期逐漸意識到長遠發展必須走文化發展之路,慢慢開始注重文化培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只是模仿,甚至完全照搬普通高等院校,失去了技工院校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文化特色,不能讓技校生快速成才、較好地融入未來職業和崗位。
關鍵詞:理解偏差;文化建設;特色教育
一、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1.理解出現重大偏差
很多技工院校雖然已經開始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但由于理解出現重大偏差,對校園文化建設定位不當,把學生的文化活動當成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部,從而將校園文化建設職能轉移至學生管理部門,例如學校團委或學生科,而不進行面上統籌安排,校園文化建設只能單一進行,無法進行總體推進、全面提升。
2.忽視精神文明建設
很多技工院校在校園文明建設過程中,一味關注校園面積、校舍擴建、實驗實訓設備等的建設,而忽視了引領全校師生教職員工的精神文化建設;只著眼于可見的實體文化建設,例如,修建氣勢宏偉的圖書館、耗資巨大的人工湖、寬敞明亮的教室、多功能的活動中心等等,而非物質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等建設卻被忽視了。結果只是增加了物質化的大樓大廈,卻缺乏了能使人潛移默化的精神熏陶。
3.技術教育特色明顯缺乏
這是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最大問題。由于我國技工院校教育發展的時間較短,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缺乏自己的理論,很大程度上照搬了職教院校、普通高校的做法,沒有挖掘出技工院校校園文化中的技術教育元素,從而失去了技工教育的特色,最明顯的就是社團文化的建設,一味照搬職教院校、本科院校的社團協會等文化活動,例如歌舞團、計算機俱樂部、文學社等,不能顯示出技工院校的特色。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一些相應措施,如開展技術技能型社團活動、接軌社會生活活動、加強行業規范教育、鼓勵師生大膽創新創業、校企文化的對接等。
校園文化的建設,其歸宿就是學生人格的健全和成長成才。有技教特色的校園文化,應該致力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就當前而言,無論是從學生成長角度,還是從校園建設角度,將技教元素納入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勢在必行,要從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出發,正確界定技工院校校園文化中的技教元素,尋求彰顯技教元素的文化建設途徑,打造包含技術技能、擇業就業、企業競爭和創新創業等四大元素的技工院校校園文化,促進技工院校學生全面發展和順利就業。
二、技工院校校園文化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
當前,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缺少專門的理論,多運用職教化、普教化理論指導發展。技術教育與職業教育雖有許多共性,理論有共通之處,但也不能忽視兩者的個性差異:在培養目標上,前者培養技術工藝人才,后者培養管理服務人才;在培養規格模式上,前者培養學生的專家品格,后者培養學生的雜家品格;在教育特點上,前者則更重視一貫性,后者則重視前瞻性;在教育內容中,前者更強調專業內容,后者滲入了更多的德育內容。因此用職教校園文化建設理論指導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行不通的,它對技工院校發展和學生成才并無針對性,尤其是對人內在的心理完善、潛能開發、個性塑造等方面并無多大指導意義。本課題的研究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填補了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空白,同時將技術技能、擇業就業、企業競爭和創新創業四大技教元素加入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使理論更具時代特征和指導意義,為今后的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的完善提供初步理論支撐。
2.實踐意義
校園文化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客觀存在,不論人們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它都在變化與發展著,并且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校園里的每個人。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夠用其先進、清新、積極的文化導向熏陶人、感染人、凈化人,從而塑造具有完整人格的學生;而落后的校園文化,則憑借文化的巨大力量腐蝕人,使人變得消極、沉淪。從培養優秀人才的愿望出發,技工院校應該把握住校園文化的前進方向,用積極的態度去引領文化、建設文化。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作為新軍突起的技工教育院校,要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就必須具備核心競爭力,而優秀的校園文化正是形成和維系競爭優勢的戰略基礎。優秀的校園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成為技工院校持續發展的活力和潛力。對技工院校校園文化中的四大技術教育元素的研究,可以指導技工院校重新審視自身校園文化的建設,變革模仿抄襲之風,形成具有技教特色的校園文化,推促學生增強技能、實現就業、融入社會、發展成才。
作者簡介:管紅梅,女,出生于1979年9月,就職于江蘇省建湖縣高級技工學校,研究方向:技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