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傳統教育方法的不斷改善,為了班主任處理好班級管理工作,更為了學生能健康地成長,班主任需要用真誠關愛學生,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方式方法是實現和諧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班主任;小學生;和諧關系
建設和諧社會,創造美好生活。在和諧共處的前提條件下,社會得以和諧發展。同樣,在小學教學中,班主任身為班級的管理者,是對小學生在班級中的成長影響較大的人。班主任結合實際情況與學生構建和諧的關系,不僅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讓小學生在和諧校園中快樂成長,而且還能促進和諧班級與校園的形成。
一、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在小學階段,學生會很自然地模仿學習老師的言談舉止,班主任的形象會成為他們的表率。良好的班主任形象成為構建師生和諧關系的基礎。良好的班主任形象主要體現在外在形象和內在修養兩方面。外在形象方面主要是指班主任應當注重自己的儀表,著裝應大方得體。且應把文雅、幽默、感情真摯的言語用于與學生的談話中。因此,教師應做到以身作則,采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學生。內在修養方面主要是指小學班主任應當通過不斷地學習去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并更新自己的知識。
二、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
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時,要講究一定的技巧。首先,應該注意要深入班級,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課堂課外活動中,與學生廣泛地接觸和交談,縮短學生與班主任的心理距離。其次,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時要謹慎,避免過頭、偏激的話,傷害、誤導到學生。班主任要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因為很多開玩笑的話題小學生都會誤以為真,所以要把握好分寸,不能信口開河。并且說話做事要講求信用,做出的承諾要努力兌現,否則小學生心理很脆弱,一旦食言失去學生的信任,再想挽回真的很困難。
三、維系良好的朋友關系
班主任是與小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與學生成為朋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健康成長,也有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發展。單純的問答形式教學管理不利于班主任與學生新型和諧關系的發展,不符合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不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教師要想和學生成為朋友,(1)要與學生溝通、交流,通過交談的內容和學生的語言舉止等小細節了解學生的性格和學習實際情況、生活實際情況,教育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并且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正常的朋友之間有親疏之分,但老師對學生不能產生偏愛。如果學生受到不公平待遇,就會使學生對班主任有意見,從而導致班主任與學生關系緊張、不和諧。(2)注重內心交流。在班主任具體管理班級的工作中,班主任要積極與學生溝通,在交流中了解到學生的性格、想法、對社會的認識程度等,針對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管理和教育。讓學生完成與別人的交流合作,培養集體協作精神,并懂得尊重他人,團結同學,以謙遜的態度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3)班主任要以發現學生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能夠從多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去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習慣,促進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發揮。
班主任要像學生的父母一樣,多關心學生,多了解學生,主動地走進學生與學生親近,多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交流,多了解學生的思想行為。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也要仔細地觀察學生行為細節上的變化,多空出點時間與學生聊天增進感情。從學習、生活、工作中了解學生的思想活動,默契合作,與學生成為真正的朋友。
四、創建良好的管理方法
班主任與學生成為了朋友,但在一些方面,還是要做到規范化管理,而不是放任、放縱小學生,還是要確保做到鐵面無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自制力不強是小學生普遍存在的特點,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要發揮作用提高學生自我行為的約束能力。班主任應及時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并正確地引導學生看待事物的想法,促進學生健康地發展。
綜上所述,班主任要塑造自己正面的個人形象,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班級,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方式,并與學生成為朋友。換而言之,小學班主任應投入自己的全部熱情,愛護班級上的每個學生,平等地對待,真誠的教育,構建師生間和諧的關系,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王桃英.試論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09.
作者簡介:楊文麗,女,生于1971年2月,大專,就職學校:甘肅蘭州市七里河蘭工坪小學,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