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彬
摘 要: 讀經教育是當代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新課題。學習經典,可以培養(yǎng)孩子孝順父母,熱愛祖國,增加詞匯量,對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積極作用,對孩子的背誦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很大幫助。經典誦讀是“文化立?!崩砟钕碌奶厣虒W行為,有利于建立小學生的精神家園和打造書香校園,使小學生既學會做人又學會求知,實現(xiàn)“全人全面”的和諧發(fā)展。小學生誦讀經典的方法策略在于:明確意義,確立理念,完善機構;實現(xiàn)經典誦讀形式的多樣化;合理安排經典誦讀時間。
關鍵詞: 小學教育 經典誦讀 概念意義 方法策略
一、經典誦讀的概念及意義
經典在英文中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是最能表現(xiàn)本行業(yè)精髓的、最具代表性、最完美的作品。在我國,經典的“經”指的是《四書五經》;“典”的本義指《老子》、《莊子》等文化典籍;現(xiàn)今所說的“經典誦讀”這個概念也叫中西文化導讀、古詩文誦讀。適合小學階段誦讀的篇目包括《百家姓》、《三字經》、《聲律啟蒙》、《千字文》、《弟子規(guī)》、《道德經》等,開展讀經教育的目的可以援引宋代宿儒張橫渠的四句話概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大平,即教孩子先修身,繼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開展讀經教育的目的是與時俱進的,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出臺,讀經教育應該納入國際理解教育實踐研究之列,這是當代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新課題。
經典教育在實際教學中的力量不可小視。通過學習經典,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孝順父母,熱愛祖國,增加詞匯量,對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積極作用,對孩子的背誦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很大的幫助。正如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先生所說的:“兒童個體智力發(fā)展史是人類種系智力發(fā)展史的縮影。”
二、經典誦讀的意義
首先,經典誦讀是“文化立?!崩砟钕碌奶厣虒W行為。為營造校園文化特色和氛圍,經典誦讀在小學常常是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孩子來說,就相當于一種文言文的啟蒙教育,彌補了當前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不足。小學生堅持參與經典誦讀,可以增強語言文化功底,積淀文學底蘊,為以后學習文言文奠定知識和能力上的基礎,還可以增加他們在史地、天文、藝術、常識各方面的知識。
其次,經典誦讀讓孩子品讀經典文化韻味,聆聽先哲教誨,在誦讀氛圍里,有利于建立小學生的精神家園和打造書香校園,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讀千年經典,做少年君子”。當孩子們把金色時光用在接受傳統(tǒng)美德熏陶上時,就可以有效遠離不良網絡,告別光怪陸離的視聽虛擬世界,樹立高雅的情趣和高遠的志向。
再次,經典誦讀內容彰顯了傳統(tǒng)文化魅力,傳承了中華文明?,F(xiàn)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學習漢語、誦讀經典的興趣日益升溫。誦讀經典可以直接品味到傳統(tǒng)文化的生動,獲得禮義孝道的點染,增強民族自豪感,形成民族精神,使小學生既學會做人又學會求知,實現(xiàn)“全人全面”地和諧發(fā)展。
三、小學生經典誦讀的指導方法策略
(一)明確意義,確立理念,完善機構。
確立正確的辦學理念是育人的關鍵。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經典誦讀對于小學生成長的意義,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行動上要把經典誦讀作為校本納入日常教育教學中,長抓不懈、卓有成效地開展誦讀,探索一條符合本校情況的經典誦讀的路子;成立健全的組織機構:由校領導——優(yōu)秀語文教師——校本教師——音樂教師組成;明確分工:語文教師、校本教師教授內容,音樂教師深入班級教節(jié)奏和動作;學校制訂具體誦讀方案,并認真貫徹,做到“三定”:定時間、定教師、定教材;“三有”:二年級以上有摘抄本,學校有檢查測評效果措施,每學期學校有一次集中展示活動。
(二)經典誦讀形式的多樣化。
小學生天性好動,喜歡嬉戲、玩耍,單純的背誦很難讓他們接受。因此,經典誦讀必須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
1.采用集體讀、指名讀、接龍讀、男女對讀、競賽讀、傳悄悄話等形式。在讀經過程中,不時地給學生豎起大拇指,向他們投去贊賞的目光,或者給讀得好的小組一面小紅旗作為獎勵,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興趣盎然,樂此不疲,信心十足。
2.將傳統(tǒng)游戲“擊鼓傳花”、“搶椅子”等兒童喜歡的游戲編入讀經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樂中背,給讀經活動增添樂趣和動力。
3.安排以經典誦讀為內容的語文活動課,如“漫游古詩園”、“經典考級”等,還可以組織開展賽詩會、讀書節(jié)等活動,讓學生展示才能和特長,激發(fā)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領域。
(三)合理安排經典誦讀時。
每天早晨,老師走進教室?guī)ьI學生讀經,保證每天的20分鐘早晨讀經時間;課前1分鐘、放學離校前等零散時間,也是讀經的最佳時間。老師帶領學生在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氛圍下朗讀古詩或朗讀一段《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等內容,把讀經作為班級集合的一種信號。因為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有限,以時間短、次數(shù)多為佳,盡量做到見縫插針。“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是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方法,我們就可以采用。
總之,及早地讓兒童誦讀經典,趁他們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讓他們接觸最有價值的經典作品,使經典在其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反芻、發(fā)酵、潛移默化,這是新的歷史時期賦予教師的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