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賢
摘要: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的民主自由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同時誘發以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為基本內容的心理動因,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數學教學;民主氛圍;心理動因;創新能力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之際,更應關注數學課堂教學這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的口頭禪,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本文將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發展的心理環境和如何誘發心理動因方面來探討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呼喚“新版教育”,呼喚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確立,呼喚學生生命活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自由、充滿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圍,使學生作為一個極富獨創性的主體來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形成多元交流的統一體,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疤斓鼐H師”這一論調已經到需要重新界定它的真正含義的時候,在打破教師“鐵飯碗”的同時,別忘了教師的“特權”影響,它嚴重阻礙了現代的課堂教學改革。在共同的教學情景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實際上是一種相互探討和共同學習、共同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整體的,有機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讓學生參與練習、回答問題等局部過程。這有利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取長補短。有利于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探索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錯誤是難免的,也是允許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少一些打擊和嘲諷,“好學生是教師夸出來的”,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學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活動的有效合作過程。教師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指導,嘗試運用發現法、探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變式教學,發揮教師的向導作用,創造性地運用提問技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有利于學生產生穩定的探究心向和積極探究的過程。另一方面表現為教師引導之下的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運用討論法、研究法等鼓勵學生相互探討、爭論、交流思維方法,相互啟迪,產生共鳴,使學生的思維由發散而集中,由集中而發散。這種合作必須是人人平等參與的合作,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審視教學中提出的種種問題,讓課堂呈現出“雜音”。同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選擇恰當的合作方式,使合作過程成為一個愉快、歡樂和充滿智能挑戰的過程。
人的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為了需要的滿足。所以說,需要是人的活動總動力、總根源。學生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創造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各種心理需要,每一具體教學環節的實施,都應以滿足學生的需要為行動目標,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實施差異教學,以特定的教學方式和行為引發學生探究、創新的需要。學生一旦形成了這種需要,并能深刻體驗這種需要,就會形成一種滿足這種需要的內部動力,推動學生去創造性地學習和思考,充分地開發自己的潛能,能使人的創造心理活動全部都處于亢奮狀態,為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雖然人的活動的動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動的產生、持續是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心理動因,即以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等為內容的心理動因。由于興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學來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誘發學生的心理動因。
創新,既需要智力的參與,也離不開情感的支持。教師是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情感的培養 , 鼓勵學生發揚“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學生的情感十分豐富,如熱愛、美感、羨慕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創新的動機。
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綜觀全局,充分協調教學中的各種因素,創設民主氛圍,確保學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學技法,激活思維能力,運用人格力量,弘揚學生個性。惟其如此,學生創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數學課堂教學這塊沃土上結出豐碩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