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學會評改作文,不但能使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有所增強,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學生自評作文;面批;自批;互批;反饋;講評
一、教會學生自評作文的能力
1.面批作文,教給學生批改方法
面批是培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第一步,也是落實因材施教的好方法。面批的內容除字、詞、句外,重點應放在思路結構、方法技能上。面批時,教師應先讓學生思考怎樣改,改得恰當,教師予以肯定、表揚;不恰當,教師再提出針對性的修改意見,讓學生再
修改。
2.教師先批,學生改后再批,讓學生掌握批改方法
面批能使學生初步悟到修改作文的方法,但如何修改作文,在學生的頭腦中還是比較混亂的。這時,教師就應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去把這種混亂試著捋順一下。具體做法是:我選擇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原文(包括標點符號)復印,在原文中將錯別字、病句加上方框和橫線,并寫上正確的字和修改成通順的句子,精彩的語句下邊加上波浪線,旁邊加上簡略的評語,指明其表達藝術技巧及作用。其他增刪都采用修改文章常用的符號,最末寫上總評和分數,將這樣一份評改樣卷發給每個學生,為了便于學生操作,教師要明確具體評改要求與程序。我幫助學生確定修改的內容:
(1)不恰當的題目。
(2)錯別字。
(3)用錯了的標點符號。
(4)病句。
(5)刪去多余的字詞句段。
(6)添加必不可少的字詞句,標點。
評包括眉批、總批;眉批要求三言兩語,多從正確方面肯定,全篇不少于三處。總評百字左右(50-100字)。眉批的具體對象包括簡明醒目而又修辭之美的題目、生動傳神的語句、精彩的語段。總評要評文章對所給題目或材料的把握、主題(論點)的確立、材料(論據)的使用、結構的安排、詳略的處理、表達技巧(論證方法)和語言修辭的運用、書寫的態度和水平等,八項中至少寫出五項,也以正面肯定為主,同時允許指出其不足。待學生按要求修改后把作文交上來,教師再二次修改,主要是檢查修改情況,按等級評分。在評講作文時,教師再出示好、中、差三類學生修改的作文,讀一讀,比一比,議一議,想一想,修改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差的差在什么地方,說一說應怎樣進一步修改,再用學到的方法進行自改。在整個評講過程中,學生手、腦、嘴并用,使其進一步掌握修改方法。
3.學生先自改,教師后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形成自改的能力
學生通過以上兩步的訓練,掌握了一定的批改方法,有了一些批改經驗。教師這時應大膽地放開,讓學生自己改,改后大聲地讀一讀,聽一聽修改得恰當不恰當。學生自改的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改的情況,并及時做出評價,既要提出問題,更要肯定成績,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經過學生精心修改后的文章,教師再批改時,就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一點兩點切中要害就行了,并對學生自改情況加以評價。
二、在學生基本學會自評的基礎上,指導培養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
1.學生依據教師的指導和要求試評同一文章,樹立自信心。印發一篇學生作文,讓學生試評試改,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明確哪些應該改動,哪些地方應下評語,總評中肯定與否定的主要意見。這樣,學生就基本掌握了評改的程序與方法,自然就樹立了自信心。同時也從中明確了自己評改的得失,以便今后揚長補短。
2.老師根據學生作文水平,確定相互評改的對象,每人評改三次以后再交換對象。這樣做,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開闊眼界。
3.教師要及時反饋信息與矯正偏差。我每次抽查五分之一,加上培優補差,不超過20份。除對原文和評改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做一點批注外,一般只打出作文評改的分數。但在統一講評時,要總結好共性較為成功的地方,并表揚部分修改能力較強、修改較得體全面的學生;對少數仍不上路的學生進行反復耐心的具體指導,以糾正他們在作文修改中的認識不足和定向偏差,提高他們的修改
能力。
通過以上各環節的具體操作,學生在作文的自評、互評互改
中,由初步感知到親身嘗試,由模仿他人到獨立改評,由片面、簡單的識別到著眼全局,進行深層的分析、判斷和綜合定論。這樣,長此以往,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賞鑒、認識評判,還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作文寫后不加檢查的壞習性,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
平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自評互評作文的能力,有利于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鐘顯林.論作文評價[J].吉安師專學報,1997(04).
作者簡介:王曉莊,男,1961年9月出生,漢語言文學專業,現就職于河南省宜陽縣石陵第一初級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