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眼當前,傳統的模式化教育已經在“改革、創新、進取”的時代之音里走得踉踉蹌蹌。如果教師們故步自封,繼續停留在以往的灌輸式教學上,不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思維創造能力,那么對眾人而言,自亙古傳來的那句遙遠的聲響“舉一隅而以三隅反”也不過就是歷史發出的一聲長嘆。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初中數學;培養
數學是打開學生思維,讓其解脫于沉寂迸發出活力的鑰匙。小學時代,加減乘除已然在學生的心中埋下邏輯思考的種子,那么,如何讓這顆種子在往后數學教育的土壤里抽根發芽,展現旺盛的生命力呢?我想,這正是傳遞在一代又一代篳路藍縷的教育工作者們心中永恒的歷史命題。以下就是依據本人的教學工作經驗,發表的一些個人淺見。
一、交流好熱鬧,思維對對碰
一個數學問題的答案可能只有一個,但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卻有千百種。比如求一個三角形其中一角的度數,有的學生可能拿著一把角尺就得到了答案,有的學生通過已知角計算出了結果,有
的學生畫起了輔助線,有的學生則運用勾股定理才求得正解,雖然答案一致,但思考的過程各有千秋、不盡相同。課堂,讓這些思維碰撞,激起火花無數。大家交流各自的方法,交換彼此的心得,像是荒景里遇上了豐年,使眾人的思想如雨露般滲透蔓延至各個角落,從而激發更具創新的靈感。所以,學習數學遠不止求一個正解那么簡單,期間那激情的思維碰撞才是我們尋訪的真正源泉。
二、教師來引導,思維創意多
顧名思義,創新意識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循循善誘,教書育人遠不止傳道授業解惑那么簡單,教師更應該作為學生的引導者,
讓學生成為真正“追風箏”的人。
三、化解小尷尬,思維更深入
眾所周知,數學語言并不像文學語言那樣生動形象,它時而平面,時而立體,時而抽象,時而復雜。所以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再加上數學學習中一些上位語言的出現,更是將學生推入了難以理解數學的尷尬境地,這就使學生對許多知識的認知度都不高,難免產生考慮不深刻、不周全的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握以下三個要點:(1)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2)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的分析歸納能力;(3)讓學生掌握簡單推理。按這個層次結構,挖掘知識內涵與外延,有利于掌握知識精髓,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
總而言之,初中時代的數學,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知識性學科,更是一門引領學生走向獨立思考,激發無限思維想象的藝術性學科,在教學期間,教師要承擔起重要的指導作用,支持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以獨特的思維視角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作者簡介:江書斌,男,1986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重慶市開縣大進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