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 楊雪 仇素芳
摘 要:因為完全符合大腦的思維模式,思維導圖在培養學生思考與創新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思維模式無法企及的優勢。結合高中地理知識量大、圖像信息多、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在高中地理教學與學習中,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優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優勢
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是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具備創新的能力,是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因為完全符合大腦的思維模式,思維導圖在培養學生思考與創新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思維模式難以企及的優勢。
一、思維導圖的原理和優勢
腦科學研究發現,心理活動是通過大腦和神經系統而實現的。大腦神經是一個由中心向外發散的網狀神經元,大腦的思維也呈現出一種發散性的網狀圖像。人腦對信息加工的方式本身就是樹狀發散式的。思維導圖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將發散式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主要使用顏色、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等方式來呈現思維的過程,遵循一套易被大腦接受的規則來呈現知識信息,有利于促進高級思維技能的發展。
思維導圖把人的思維用畫圖和線條形成的輻射發散性結構記錄在紙張上,將文字、數字、圖形和符號結合在一起,以全腦思考的方式顯現在面前,完全適應人腦的結構。合理運用思維導圖有利于激發大腦的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基于思維導圖的學習能夠很好地體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理念,在國外中小學教育改革實踐中進行得較為廣泛。目前,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的學生都在使用思維導圖;英國、新加坡已經把思維導圖作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思維導圖已經基本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韓國、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的教育教學機構也已經開始對該課題進行研究和探索。用思維導圖提升智力、能力、提高思維水平,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二、將思維導圖引入高中地理的意義
由于應試教育過分注重學習成績,結果造成學生傳統的學習模式不僅效率低,而且沒有主動探索、創造的空間,扼殺了學生的思考力與創造性的培養。
高中地理學科作為一門文理交叉的學科,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思想形成和能力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不少學科同仁積極探索高中地理學習模式的改革,但把“思維導圖”引進教學,在學習各環節中充分發揮其優勢還是高中地理教學研究的較新領域。
三、思維導圖優勢在高中地理教與學中取得的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形成教師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思路,促使參與教師在科研和教改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能夠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備課效率,改進板書設計,利于學生學習,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
而對于學生的益處更加明顯。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生記筆記的效率,有助于學生建立知識網絡體系,用于復習有利于學生記憶,促進學生小組互動學習,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沖武,向冬梅.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生成學習的探討[J].網絡科技時代,2007(08):91.
[2]夏恩偉.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張海,女,1968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楊雪,女,1982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仇素芳,女,1975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