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并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作詳細說明與闡述,以供其他教學同仁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主體;現代化手段;激勵性教學評價
一、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是這個過程的主要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因此,要想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我們首先得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將學生看作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所設計的數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來進行,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有效結合。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生活中的軸對稱》這章內容時,我們可在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屬于軸對稱,并制作一個與之相應的圖形。課堂上,讓學生以組為單位,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形來觀察,并在這個圖形中間畫條直線,沿著這條直線進行對折,觀察對折之后有什么現象,然后,各組成員進行分析討論,并嘗試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這些圖形的對稱性。這樣,我們通過讓學生親歷觀察、折疊、討論等過程,既做到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本章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二、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數學屬于一門工具性學科,它不像其他學科那樣生動、具體、形象,教學手段也是僅僅局限于粉筆+黑板,直尺+圓規,這樣學生學起來難免會覺得死板無趣,進而喪失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如今,隨著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始受到諸多教師的青睞——即多媒體技術。它具有集聲音、視頻、動畫、文字、圖形等于一身的優勢,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可以將數學教材中深奧難懂、枯燥死板的數學知識以形象逼真、生動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獲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教學課堂,以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提供強有力的學習工具。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圖形的平移與旋轉》這章內容時,我們就可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大量有關涉及平移與旋轉的生活情景和現象,如商場電梯運動、拉窗戶、打氣筒活塞運動、摩天輪的轉動、鐘擺的擺動等等,這樣,我們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既能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也利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使學生的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就為我們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進行作了良好的鋪墊。
三、注重激勵性教學評價,使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其枯燥的數字、
刻板的公式往往使學生覺得數學呆板無趣,尤其是學困生,更是提不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應采取有效措施,給予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使他們逐漸愛上數學、喜歡上數學。我個人認為,對學生進行激勵性教學評價是實現上述教育目的的一條有效途徑。因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的確,人人都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贊揚,尤其是身心還未發展成熟的學生,他們渴望從老師那里得到肯定和鼓勵,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繼續奮進的動力和信心。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我們應多對學生進行口頭語言上的贊美和肯定,如“你的想法新穎、觀點獨特,老師應該向你學習”“不錯,答案可以當做標準答案了,看來你真的動腦筋了,來,大家鼓鼓掌”“不要灰心,雖然答錯了,但是你的勇氣值得大家學習”……諸如此類的話語,能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并促使學生逐漸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有利于我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總之,希望廣大數學教師能夠在探索高效課堂建立的道路上不斷奮進和進取,以研究總結更多可以提高數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如此,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必能充滿朝氣與活力,課堂教學效果也能獲得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楊祥明,甘慶軍.新課程理念下重構有效數學課堂的探索與嘗試.江蘇省教育學會,2010.
[2]喻平,張英伯,曹一鳴.數學教學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梁赟鵬,男,1979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陜西省武功縣貞元第二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