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有很大變化,如何在新的教育要求下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教學效果
新課程標準下更加注重素質教育,以往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標準下必然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變,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怎樣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是每一位地理教師要思考的問題。高中地理教師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出適合地理學科的一些改變和方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新課程標準下不僅僅要求教師傳授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能力,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能力,更加注重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新課標教材比較多地考慮教學過程的需要,設計了豐富多樣的呈現方式,
力求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高中地理教師首先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要更加注重學習過程,尤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同時改變教學方法,增加對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挖掘。如可以在課堂中多使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法。在完成課本中設置的活動問題時,不能用傳統的教師講解方法去完成,這樣的過程學生無法獲得好的學習體驗,而應該拿出足夠的耐心,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之前先帶領學生復習相關知識,補充一些必需的知識,做好相關鋪墊和準備。然后分布設置階梯式問題,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逐步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結論。
二、結合教材新特點,重視案例教學
新課程標準下教材的一大特點就是案例的顯著增加,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能夠聯系實際,進行案例分析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中也要重視案例教學。針對這一顯著變化,在教學方法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對于案例教學的方法運用,一是要注重對課本中案例的仔細分析和深入挖掘,透過對教材中案例的分析和深入挖掘,總結歸納出相應的地理原理。二是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案例,而是要尋找一些和教材中案例有相似性的或者是有明顯差異對比的案例,通過同類案例的歸納或者是相反案例的對比來突出案例要說明的地理規律。
三、體現地理學科特征,注重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
地理學科具備區域性、空間性、綜合性、人地相關性等特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也要注重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要注重地圖教學法的使用,利用地圖培養學生的空間認識,強化對區域地理特征的掌握。注重實驗方法的運用,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如熱力環流的原理即可通過簡單的實驗讓學生有直接的體驗,進而可以更好地掌握這個原理。在人地關系上要注重聯系實際,結合當下社會熱點和實際現象分析問題。教學內容的組織力求學科特點與地理思維方式的合理配合。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強教學研究
新課程標準下更加注重實踐,知識的更新也更明顯。作為教師,不僅僅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還要積極學習,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多自學一些地理相關知識,增強自身知識水平。要加強自身素質的修養,不斷學習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加強集體備課制度,在學習一單元一節課之前,教師應當加強彼此間的交流和探討,內容包括哪些知識點要講解,哪些知識點可以由學生全部獨立學習完成。要講的知識講多少,講多深,怎樣講,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等。通過集體備課,可以克服單獨備課的一些缺點,集中集體智慧,提高備課水平,達到較好的教學
效果。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作為地理教師也要不斷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師在新課改中要轉變思想,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在實踐中摸索出更多適合地理學科特點,體現新課程標準教育要求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李立.淺談《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J].新課程:下,2011(04).
[2]黃桂芬.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9(02)。
作者簡介:祁歡,男,1984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學,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