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
摘 要:現代新媒體的產生及其快速發展并廣泛應用,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交往方式以及思維模式等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新領域,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和內容。針對新情況和新問題,在闡述利用新媒體,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以實例的形式提出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新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227-02
新媒體時代(第五媒體)融合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它已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擺在每一個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為什么要使用新媒體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影響
對1 000名在校生進行調查知:86%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為通過新媒體,每天上網超過1小時的占98%;有76%的學生經常使用QQ聊天,經常使用微博和微信的分別占58%和46%。65%的學生經常對感興趣的話題跟帖發言。可見新媒體對大學生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對他們思想狀況影響有:一是信息來源更豐富:新媒體快速發展使大學生由被動接受信息轉變為了主動搜索信息,海量的信息中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這就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思想碰撞。二是信息發布更便捷:在開放與虛擬的空間里,大學生可以不受約束地、淋漓盡致地來展示自我,張揚自己獨特的個性,加之以便捷的渠道,導致大學生在新媒體上發布信息、表達觀點時缺乏深入的思考。三是信息判斷更多樣:由于新媒體的匯聚性,各種觀點相互交織,導致大學生對同一事物的判斷結果不盡相同,思想出現分化。
(二)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政工作的優勢
由于新媒體具備信息量大、更新快、覆蓋廣、扁平化溝通等特點,使其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優勢日漸顯著:一是內容多樣,利于實現軟塑造:新媒體傳播的內容多種多樣,因此可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多樣化處理,通過多渠道、多樣式呈獻給大學生,這也更利于學生接受,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思政工作目標。二是更新及時,便于掌握新動態:大學生缺乏對海量信息評估、辨別和判斷的能力,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迷惑,造成價值取向扭曲。新媒體更新速度極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也能夠將正確的觀點及時傳達給他們,便于思政工作方案的及時調整,使其更符合要求。三是扁平溝通,助于個性化引導:在新媒體條件下,思政工作者能夠和每一名學生進行點對點的溝通,這能夠改變原有的一套教育方案用于所有學生的缺點,達到根據每位學生的性格、經歷等進行個性化引導的目的。
二、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政工作
學生的思想動向就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工作的指揮棒,與其被動地應付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不如主動占領,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將其打造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與手段,這就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關注新媒體,熟練掌握新媒體,運用新媒體。
(一)網絡社交工具(QQ、微信、飛信等)方面
QQ、微信、飛信等都是較好的網絡社交工具,通過調查顯示,76%以上的大學生首選是QQ聊天工具,那么高校思政工作者是如何使用QQ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在迎接每一批新同學到校時,都會第一時間遞上電話號碼和為他們建的QQ群號,每天上班一有空就會瀏覽每位學生QQ簽名和QQ空間動態等。QQ簽名是每位學生當前思想的晴雨表,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了解學生思想動向的有效途徑之一。如發現學生QQ簽名為 “糾結”、“我的心好涼”等一系列的詞語,這些有的是發泄,有的則是危險的前兆,這就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第一時間為他們化解。如,一高校思政工作者一次在瀏覽學生QQ簽名時發現,一學生簽名“半年內要賺到100萬,加油***”。下課,馬上找來寢室長等了解情況,通過多方了解可知,該生近期參加了幾次安利的所謂“創業”培訓,已經被“洗腦”了。緊接著該老師與家長和班委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通過大家的努力,該生終于被拉了回來,并多次獲得了獎學金。在以后多次QQ上聊天中,他告訴老師如果不是及時幫助,可能早就退學了。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有些是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困惑。QQ簽名和QQ空間動態成為高校思政工作者發現問題的指示燈之一,也時刻提醒高校思政工作者關注。
QQ群是高校思政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要陣地,在QQ空間和群共享上傳職業發展、政策解讀,經典案例分析等,供同學們下載學習。也可以利用群聊拋出一些“話題”,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每次同學們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達到預期效果。當然有時也會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聲音,也就需要及時進行疏導,也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以后重點關注對象。
(二)微博方面
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注冊“新浪”和“騰訊”微博時,微博建設還應注重體系化,通過輔導員微博、班級團支部微博、學生微博的層級覆蓋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層級優勢,獨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相互協調,共同開展工作。在微博里多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搜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引導地參與互動;對學生有疑問的話題,給予及時回復;對于部分言論異常學生(個體或群體),及時了解情況,開展有效工作,確保學生安全與校園穩定。如:在釣魚島嶼事件時期,學校地相關部門組織周六上街游行的前一天,一高校思政工作者在瀏覽微博時發現一位同學發布一條信息為“參加游行人員,明天7點在西門口外集合”,他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準備給其打電話時,班委打來了電話說,有不明身份的人在宿舍鼓動明天上街參加游行。當該老師趕到時該人已經偷偷溜走了,但發現了他們帶來的條幅和傳單。該老師立馬找相關人員了解情況,向他們宣傳學校在該事件的立場和要求,引導他們要理性愛國。由于發現及時,處理得當,及時化解了問題。endprint
在突發事件中微博是辟謠的有力工具,如果運用得當,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就能讓謠言沒有生存和發酵的空間。因此,在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統一思想,統一口徑,將事件發生的各個階段情況通過微博進行及時、公開報道。
(三)門戶網站(中國人校友錄、校內網、人人網、中國大學生在線)方面
高校思政工作者應注重門戶網站的使用,一高校思政工作者自2001年工作帶第一屆學生,就在chinaren校友錄上建設班級,給同學們提供交流平臺;2008年開始關注校內網,2009年更名為人人網。2012年開始建設中國大學生在線空間,組建博客、相冊、討論群組,他的班級等模塊:其中在博客開通兩年來,發布日志160多篇,涵蓋班組工作、思想理論、心靈導航,社會實踐等九個方面,瀏覽次數近1.8萬人次,其中單篇日志瀏覽次數最高達700多人次;在10普本嵌入式班級討論群組里關于“誠信問題”的討論異常激烈,班級35人,共發言達1 000多人次,通過該話題討論后,班級沒有發現一例不誠信問題。
三、利用新媒體應注意問題
新媒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已成為學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對于新媒體這把雙刃劍,對正處于身心發展關鍵期中的大學生,新媒體既可以給他們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豐富他們的生活,同時也對他們的政治立場、價值觀念、人生態度、行為方式等方面產生著巨大影響,由于缺乏甄別信息真偽的能力或還不能夠完全對信息進行篩選,很容易陷入網絡的洪流巨濤中而難以自拔,可能出現沉迷網絡游戲、觀看網絡色情、制造網絡病毒等復雜的情況,這都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輔導員發揮新媒體的技術優勢,揚長避短,搶占新媒體時代的思想陣地,加強思想引領,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
新媒體的運用為學校“引領、咨詢、指導、服務”的大學生工作理念實現開辟了新途徑,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正能量,讓新媒體成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臺和武器,真正起到促進、引領和推動作用。同時利用新媒體,了解和掌握了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狀況、精神需求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為學校的改革、發展、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煥成.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趨勢[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8):36-38.
[2] 羅定華,張斌,朱懷忠.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2,(3):23.
[3] 柴文學,賈小兵,張銳.關于利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思想工作的體會[J].中國電力教育,2012;(12):121.
[4] 吳學亮.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探索與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72.
[5] 鄭麗.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育和提升[J].新聞知識,2011,(4):73.
[6] 賴勇.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網絡財富,2010,(17).
[7] 張詩博.對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關系探究[J].今日南國,2010,(12):205.
[責任編輯 王曉燕]endprint